★   陈列展览>>临时展览>>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第三部分:自然景观>>展品  
   
巴特西大桥   1879年
     发布时间:2013-06-20

 

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1834-1903年)

蚀刻版画,13.3 × 20.7厘米

贝里艺术博物馆

这幅表现老巴特西大桥的画作由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于1879年创作,并被冠以《切尔西》的名字在美术协会展出。在整个19世纪七十年代,这位美国出生的画家都对有关泰晤士河的题材以及观察光线照在河上的效果抱有强烈的兴趣。直到1878年夏天以前,惠斯勒都住在林齐街的一所房子里,放眼望去,宽广的泰晤士河尽收眼底。彼时泰晤士河两岸尚无河堤,因此要比现在宽广得多。河边上有河滩,涨潮时消失在河水之下,退潮时又露出。画家把自己描绘伦敦这条河流的晚间和黄昏时分的作品称为“夜曲”。展现在观众们面前的这幅蚀刻画中有惠斯勒的蝴蝶型标志。

惠斯勒之所以会对巴特西大桥产生兴趣,可能因为这座桥当时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罕见的非对称结构所造成的(桥中间部分有一个宽阔的桥洞,泰晤士河上航行的船只可以从中通过。通过垂直的上层结构和倾斜的支柱来对桥的结构进行加固,从而解决大跨度桥洞这个难题)。桥的形状与日本浮世绘中出现的桥似乎有些类似,比如葛饰北斋的《万年桥》,也同中国瓷器纹饰中的桥的样子相似。无论是瓷器纹饰还是浮世绘,惠斯勒绘制的巴特西大桥都深受他所热爱的东方艺术中所蕴含的美学精神的影响。1881年这座大桥停止对外开放,后被拆除。1879年,位于伦敦新邦德街上的版画出版和经销商——“美术协会”出版了惠斯勒晚期的泰晤士河风光作品集。其中有一幅名叫《老巴特西大桥》的画与观众面前的这幅蚀刻版画很相近,不同的是,《老巴特西大桥》可以通过桥拱瞥到河对岸的沙滩,且南北两岸的桥与河岸相接处的边侧部分被裁掉了,使得桥的结构看起来像抽象的二维形状,而非一个实用的建筑。而本画中的景致,如同惠斯勒的其它所有泰晤士河主题的蚀刻作品一样,看到的是翻转的影像。桥是从更远处描绘的,驳船在河中行驶,在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切尔西老教堂的塔楼和博福特楼。博福特楼靠近博福特街,是诗人兼艺术家威廉·贝尔·斯科特的住所,从林赛洛附近的高处也可以看到它。画中对地貌的精确描写可以由阿尔伯特大桥的轮廓中进一步看出,从巴特西大桥沿河而下,东侧不远处就是阿尔伯特大桥,这是一座斜拉铁索吊桥,建于1873年。从巴特西大桥的桥柱间我们可以一窥它的身影。

在创作这幅画时,惠斯勒处境艰难,1877年夏天,他参加格罗夫纳美术馆首届展览的作品受到了艺术评论家拉斯金的攻击,也许抨击本身并不值得在意,但拉斯金语言之刻毒使惠斯勒以职业诽谤罪对拉斯金提出起诉,该案于1878年举行听证,虽然惠斯勒最终胜诉,但这场官司使他付出的巨大代价迫使他于1879年5月宣布破产。1877年惠斯勒与赞助人莱兰发生争吵。他为莱兰设计了非同凡响的“孔雀屋”(现存于华盛顿的弗里尔美术馆),自然也没能拿到本该给他的两千吉尼酬金。这两项原因导致惠斯勒极度缺钱,创作并卖出蚀刻版画成了他关键的收入来源。1879年,美术协会雇佣他到威尼斯创作一系列表现该城市及其泻湖的蚀刻画,这些画成了画家最杰出作品的一部分。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