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展览>>临时展览>>和美 芳菲­——百年旗袍与时装艺术展>>第一部分:百年旗袍
 
   
历久弥新——旗袍的流变(1)
     发布时间:2015-01-23

新式旗袍从20世纪 20年代流行以后,到30年代进入黄金时代。其款型受国际女装风潮的影响开始收腰,装饰材料增加了进口的蕾丝。通过衣服长度、开衩高度和袖子长短的节奏性变化,使女性形体曲线得到更完美的展示。40年代,旗袍趋向以简洁、实用为主要特色,面料则从崇尚欧洲进口向采用土布转变。50年代之后,旗袍渐渐从中国大陆大众女性生活中淡出,成为一些文艺工作者和国家领导人夫人出访时的礼服。在香港、台湾地区和侨居各国的华人中,旗袍持续存在。

棉布刺绣深蓝色几何纹织带饰边长窄袖夹旗袍

1945年—1960年

原使用者宋美龄

宋美龄喜欢穿旗袍,尽管她深受东西方文化滋养,但她对自己的穿戴从来都要求中国式的服饰。在她的衣橱内,挂着非常多的旗袍。据说,宋美龄的裁缝师傅每天都在赶制旗袍。展出的这件旗袍是宋美龄在1945年—1960年间的穿着,手工缝制,双中圆襟,其中左半边是假襟。

橘红色短袖旗袍

20世纪30年代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此件旗袍立领、短袖、斜襟、下摆两侧开衩,收腰明显。采用橘红色绸为面料,织物通过不同的组织配合显现凹凸的条装效果。领缘、袖口、襟缘、开衩处用红、粉、白三种颜色的素缎镶边。袍领高至下颌,钉缝四粒一字盘扣。

花卉纹绸镶花边短袖旗袍

20世纪30年代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蓝紫色花卉纹绸为面料,以红色蕾丝花边镶边。短袖,开叉至膝盖以上,为当时较流行款式。

藕色散点花缎中袖旗袍

20世纪30年代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这件藕色散点花缎夹绵旗袍中高立领,中袖,袖口紧窄,右衽,下摆左右各开衩。领缘、襟缘、袖口和下摆等处镶有浅色蕾丝花边。袍身较短,下摆线位置约掩膝盖,适合当时解放后的新女性热衷游泳、打高尔夫、学习飞行术、骑马,崇尚西式服装合体与便利的需求。

浅红色花绒短袖旗袍

20世纪30年代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此件旗袍立领,短袖,袍身略有收腰,两侧开衩,呈现出X廓型。面料为浅红色花绒,白色花卉纹;袍服里面有衬里。

花卉纹丝绒双襟旗袍

20世纪30年代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此件旗袍面料为绿色丝绒地起花卉纹绒花的丝绒,立领,领下左右两边开襟,故称双襟旗袍,是30年代流行的一种较为别致的旗袍款式。领缘、襟缘以至整件袍缘用两道绿色缎镶边。收腰明显,开衩较高,呈露出曲线之美。

红地圆点花呢短袖旗袍

20世纪40年代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此件旗袍以黑地红点花呢为面料。立领,斜襟,短袖,襟缘和腋下采用摁扣与拉链。收腰明显,袍身稍短,已采用胸省和装袖等西式服装的裁剪方法,表现出40年代旗袍简洁、实用的特色。

印花绸长袖旗袍

20世纪40年代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此件旗袍的款式带有20世纪40年代的特征,虽然也是立领,斜襟,长袖,收腰明显,但摁扣和拉链的使用,说明西式服装工艺已在中式服装上应用。旗袍的面料是草绿色印花缎,图案为红色大朵花。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14 河南博物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1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