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河南博物院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图书馆
策划:深圳大乾艺术机构
 
导    语
 

1938年,由于抗战,黄河决口,河南出现水灾,而后几年遍地大旱、蝗灾肆虐,加上战争的蹂躏,导致了惨绝人寰的大灾难。1943年2月,时任英国《泰晤士报》摄影记者的哈里森•福尔曼和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白修德来到河南灾区目睹了难民的惨状,并用老式的相机拍摄了灾区难民生活的画面——当年中原大地上真实环境、真实人物,以及他们真实的遭遇。

 
 
环  境  篇
 
赤沙原野、荒无人烟,好似地狱一般沉寂的鬼城,向我们昭示了灾难已经发生,走向深处谜底就会揭晓。
★  作品 更多  ///
灾民扒光沿路榆树的皮并吃掉 ...
 
灾荒中被遗弃的商铺街区
 
石墙上的中文告示
 
在窑洞里居住的人们
 
灾民在逃离饥荒的路上
 
窑洞前面的人们
 
陇海铁路“盘豆镇”火车站
 
受到饥荒肆虐的废弃小镇
 
 
 
交  通  篇
 

远离灾难,尽快逃出才有希望。火车车厢内外已无立锥之地。经历过1942年逃亡的人说:有的人死了就挂在列车上,像腊肉一般。乘不上火车的人们,在荒凉的古道上西行,路旁不时会有饿殍,昔日的丝绸之路成为人们活命的通道。干旱与饥饿风干了人们的肌体,风干了人们的思维,风干了人们的灵魂。

★  作品 更多  ///
火车顶上的逃荒灾民
 
逃荒的难民们在拥挤的车厢之 ...
 
火车车厢边上的饥荒难民
 
火车顶上的逃荒难民
 
难民在等待离开饥荒地区
 
饥荒中的人们
 
难民在等待离开饥荒地区
 
火车上逃荒的难民
 
 
 
人  物  篇
 

饥民们满脸沧桑,双目呆滞,他们衣衫褴褛,像灰黯的游魂,有的唉声叹气、啼饥号寒,有的像稻草人一般蹒跚而行,在绝望中挣扎求生。

★  作品 更多  ///
饥荒灾区中的男孩
 
饥荒灾区中的儿童
 
饥荒灾区中的人
 
饥荒灾区中的人们
 
饥荒灾区中的难民
 
饥荒灾区中的人
 
饥荒灾区中的难民
 
饥荒灾区中的儿童
 
 
 
 
食  物  篇
 

“食物”的概念在当年的中原被无限地放大了:镜头中成排的被剥光了皮的树,抱着树啃皮的人,草根、观音土、大雁屎、人类自己……一切能入腹的都成为了食物。明知会因为吃了不能消化的食物而死去,但饥饿的恐惧和推迟死亡让人们不顾一切,吃进东西可能会有明天。

★  作品 更多  ///
一名妇女正在把树皮刮下来当食物
 
一名妇女正在用石灶煮饭
 
干涸河边的安置点
 
饥荒灾区带有仅存食物的老人
 
正在筛选物料的人
 
老妇人捧着一碗米饭
 
给饥民发放的食物救济
 
饥荒灾区的妇女拿着一个篮子
 
 
 
 
结  语
 

虽然河南作为中国的粮食基地,从历史上就养育着中国最多的人口,今天河南的粮产量仍居全国之首。在富足面前,我们不应忘记历史上的苦难,更应关注发生灾难的原因,当我们把面对历史、正视历史、总结历史成为习惯,或许我们会得到更多,弯路会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