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鸮尊
所处时代: 商代晚期
出土时间: 1976年
器物规格: 通高46.3厘米,口长16.4厘米,足高13.2厘米,盖高13.4厘米,重16千克
出土地点: 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宫殿宗庙遗址西南侧妇好墓
About
简介

“妇好”鸮(xiāo)尊,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件鸟形铜酒器,商代晚期文物。高46.3厘米,重16千克,1976年出土于殷墟妇好墓,因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得名。

鸮尊,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粗壮的双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点支撑,使器物显得挺拔矫健,气宇轩昂。

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呢?它就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类鸟的统称。在商代,猫头鹰被视为智慧的象征。昼伏夜出的习性、无声的飞行、锐利的喙爪使其拥有了勇猛、威严的形象,令人敬畏、崇拜,被视为神鸟。马承源先生认为“商代青铜器鸱(chī)鸮的图像,应看作是表示勇武的战神而赋予辟兵灾的魅力。”妇好作为商王武丁的妻子,生前曾参与国家大事,主持王室的盛大祭祀典礼。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领军,征战沙场,战功卓著。考古发现,妇好墓随葬品极为丰富,多件青铜器上发现有鸮形纹饰,还有6件鸮形玉佩,不仅显示了妇好地位的显赫和武丁对妇好的宠爱,更是妇好能征善战的体现。

商代中原地区的能工巧匠以动物为题材,将丰富的想象进行合理地夸张,创作出集实用艺术与一体的国宝鸮尊。它通体满花的装饰有蝉纹、夔纹、云雷纹等八种之多,繁缛富丽的线条和立体造型巧妙结合,把这个夜的使者塑造的更加神秘瑰丽,反映着中原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

2018年,央视推出大型文化节目《国家宝藏》,妇好鸮尊作为中国上古文明的代表成为第一季“嘉宾”,古老厚重的历史文物被赋予新的魅力。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郑振香

就妇好鸮尊的造型、纹饰而言,它是妇好墓所出468件青铜器中的精品。它造型新颖,各部位纹饰和谐,头部羽纹动感尤烈,予观者以扶摇直上八万里的艺术感染力,无愧于战神之美誉。

单就妇好鸮尊而言,它呈现出商文化刻意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而就妇好墓出土的青铜礼器、武器群而言,它们是商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体现,是“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的物质载体,是中国青铜时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的物质证明。

妇好墓出土器物整理基本完毕后,首先请郭沫若先生欣赏的一件器物,就是妇好鸮尊。郭沫若先生见到妇好鸮尊后,非常兴奋。他审视良久,在场的同志拍下了他细心观察妇好鸮尊的历史瞬间。郭沫若先生认为,甲骨文中的“鸮”字,像“鹰瞵鹗视”之形。据此,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商族族源神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的“玄鸟”,实际上就是商人祖先神的化身——鸱神;而甲骨文中发现的“商”字,即为鸱鸮锐目之造型——此正所谓“鸱目虎吻”“鸱视狼顾”也。这不但道出了鸱鸮与商的不解之缘,也解释了妇好墓为什么会随葬鸮尊礼器。如今,猫头鹰虽然被视为不祥的恶鸟,但鸱尾、鸱吻还活在中国古典建筑的屋脊的两端,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构件与装饰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