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河南博物院将举行《华夏古乐专题音乐会》
发布日期: 2006-09-18
信息来源: 社教部
  
       河南博物院将于2006年9月26日推出一台特殊的古代音乐欣赏会,揭开几年来文博界和音乐界在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方面的多种成果之秘,用独特的视角将我们带入中原历史厚重的岁月中。
       这是一台具有特殊意义的音乐会,乐器是八千年舞阳贾湖的骨笛,五千年前的陶埙,商代的磬与铙,两周的编钟和琴瑟鼓笙,还有流传至今不衰的古琴,不仅形制独特,而且音响感觉别具一格。我们从这些古老的音乐文物中聆听着远古文明渐行渐近的足音。中华文明也就从古老的史书中、从锈迹斑斑的文物中走出来,变成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给我们带来心灵深处的震撼。为使中华古代音乐的魅力为更多人所感知,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艺术团六年来走过的古代音乐与文物考古相结合的艰辛探索、复原、研究的历程。
       华夏古代音乐是中国古代无形文化遗产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中国的文化乃至中国人的情感与生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其实都是创造这些美丽音乐和诗歌的先民的后代。从八千年充溢着诗与歌的时代走来的,是中华民族心灵的和声,从这些风格不同的乐音中,我们可以感受那种血脉相通的欢乐与痛苦。
       这是一台按历史发展序列编排的特殊音乐会,将传统古代音乐依据中国历史发展序列,分为一个序幕和四个篇章,分别为文明曙光和列国古风、汉魏风骨、大唐圣韵、东京梦回。充分利用历代发现和出土的丰厚中原音乐文物资源、古代服饰资源、来再现历史,重振华夏中原文明。
       音乐会中不少乐曲的类别是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长期以来所致力的研究成果。譬如诗经音乐,诗经是二千五百年前黄河流域的诗歌总集,大部分的诗歌产生于中原大地。其间国风的清丽活泼,雅诗的典雅脱俗。颂诗的庄重肃穆,蕴含着无限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是一个民族贯穿历史的精神与情感的体现。《周南.关雎》《郑风.子衿》,为我们展示上古诗经音乐所描绘出的优美画卷。古代的雅乐,表现了先秦以后流传至今的音乐佳话和在古代乐谱中保存下来耐人寻味的古风古韵。那些经久不衰的优美音乐,至今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和熟悉,中原自古为礼乐之邦,河南的古代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最具特色的部分。每一曲风格不同,情感表达各异,但都写尽了华夏民族千古的感慨。因此,塑造一种中原文化形象,打造厚重河南的文化品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使我们信心十足。
       博物馆的每一件展品都是在无声的诉说人类的历史,但怎样才能将这无声的诉说转化为鲜活的生命。这就需要博物馆人突破静态展示的模式,去营造一种动态的历史文化氛围。这种氛围以文化形象的复原,来证明现实中博物馆人对历史的主动阐释,并将这种阐释过程中获得的感动和领悟带给观众,以激发和撞击每一位来者。使文物的展示变为与观众科学、艺术、历史的对话。这是如今博物馆陈列所应追求的完美境界。将中原文化中最能为当今所接受考古实物变为有形和有声的活的文化生命。将书本和文物中的资料考据变而为实际的演示,使博物馆的展示方式趋于形象化和立体化。使博物馆由被动受教的课堂变为对话和参与的空间。华夏古乐的复原,正是河南博物院陈列设计人员寻求建立这种完美境界的一种尝试。
       中国音乐考古,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随着古代音乐文物的络绎出土,中华民族音乐发展史被这一次次欣喜地发现而改写。这些音乐文物是古代乐音的真实载体,凝结着中国上古旋律和音容的全部秘密。为解开这些谜团,复活远古灭绝的艺术,建立富有生命力的古代文明展示的中心,音乐考古成为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