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际博物馆日>>动态报道
 
   
河南博物院2013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精彩纷呈
作者:蔡 杰/文      发布时间:2013-05-21
 
河南博物院前广场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13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河南博物院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以“留下你的记忆,激发你的创造”为中心,结合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和自身特点,通过开展“文化进校园”、“文化进社区”、专家讲座、国学讲坛、互动体验、华夏古乐专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好地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彰显博物馆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热身5.18博物馆日 精品讲座进校园

4月11日,河南博物院首先启动“5·18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以不同形式组织知名文博专家和“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走进郑州易斯顿美术学院,开展了三场讲座,共有1200多名大学生参与,进一步体现了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的多元化、趣味化、人性化和互动化,成功地搭建起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与互动的平台,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由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主讲的“中原文化纵横谈”专题讲座,让师生们进一步了解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带来的“精品文物四讲”,以丰富的文物图片、通俗易懂的内容、活泼有趣的互动设计,让师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感受到中原文化的深邃与厚重;“中国古代服饰”专题讲座,则针对目前中国传统文化被大量运用于服装设计的事实,结合各朝代的社会背景,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各个时期服饰的特点。每次讲座时,易斯顿美术学院可容纳400人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报告厅的过道也挤满了学生,同学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对讲座的内容充满兴趣。

  “文化进校园”活动全面拉开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序幕,成功地搭建起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与互动的平台。

广场活动唱主打 大学生志愿者添亮点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悬挂着博物馆日主题、文保宣传标语的彩虹门和红色气柱为河南博物院平添喜意,广场两侧红色的遮阳棚下人头攒动,身披“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绶带的大学生们分别开展宣传品发放和互动参与活动,更让人感觉到浓浓的节日氛围,他们也成为河南博物院“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河南博物院前广场作为5.18当天活动宣传的主场,大学生志愿们,他们在热情地引导观众参观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先后向公众发放《蒲公英》、《中国文物报》、博物馆日宣传海报、5·18活动一览表等各类宣传品2000多份,再次以实际行动向公众积极宣传国际博物馆日的重要意义。同样,他们还引导和组织当天参观的观众参与各项活动,先后辅导了200多名未成年观众参与 “彩绘壁画”、“文物拼图”等手工制作,使观众在感受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博物馆文化的厚重。

文化大餐免费送 专家讲座入人心

在广场活动开展的同时,河南博物院西配楼容纳四百多人的的多功能厅内座无虚席,正在进行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肖占中教授的专题讲座,他的讲话不时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得到大家的赞赏。同样,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则在古乐演奏厅,以“音乐史诗----华夏古乐欣赏会”为主题,进行了两场华夏古乐专场演出,向公众集中展示了古代音乐的源远流长,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恰逢周末,位于河南博物院三楼的历史教室完全被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包围。这里开展有《青铜器的制作与保护》讲座与操作演示,以及博物馆知识讲座。特别是工作人员在讲述青铜器的相关知识后,观众对青铜更加感兴趣了。进入到青铜器的制作与保护操作演示环节时,能够零距离接触到文物,并且能够亲眼目睹难得一见的青铜器实际修复流程,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另一方面,历史教室还特别邀请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宏研究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博物馆知识讲座,帮助30多个家庭了解和认识博物馆内涵。这种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活动,不仅拉近了孩子们与博物馆的距离,使他们加深对历史的记忆,也促进了孩子们动手动脑的意识,近而也促进了家长观众与孩子们之间的亲子互动,从而使历史教室真正发挥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作用。

搭建电子信息平台 志愿者“微博”传文明

作为特色服务,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除了免费为公众提供讲解外,还通过“微博”这一先进的电子信息平台,引来200多观众加“关注”,并成为他们的“粉丝”。

通过“微博”,志愿们又为“粉丝”解疑答惑,并与他们进行互动,使博物馆公众开放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博物馆内,只要你可以看到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的微博、微信,志愿者就可以为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使博物馆的公众服务得以延伸,这也恰恰体现了博物馆公众服务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