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原国学讲坛>>影像
 
   
“揭秘中国”系列讲座第一讲:还原真实的南宋临安城
作者:秦莹莹      发布时间:2014-11-10

 

杭州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南宋官窑发掘主持人杜正贤作《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南宋临安城》讲座
讲座现场

被马可·波罗赞叹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南宋临安,不是传说。

11月8日下午,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的“文明向心——揭秘中国”公益系列讲座第一讲《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南宋临安城》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隆重开讲。杭州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南宋官窑发掘主持人杜正贤教授为大家详细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南宋临安城。

【偏安与反思】

城市布局破常规 河路并行成特点

南宋王朝,从1138年到1276年,长达138年之久。临安府作为事实上的都城,成为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宋高宗因为亲历宣和六贼祸乱朝纲、靖康之变、金军南侵和苗刘兵变,亲眼目睹平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的社会惨状,所以对宋徽宗时期丰亨豫大、崇尚奢靡的风气有深刻反思。于是,明确要求临安府行宫修建不得铺张浪费,更不得华饰。他的这一思想对临安城布局的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在我国古代正统王朝的都城布局中,自东汉以来,采取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为此,皇城通常位于城北。然而,南宋皇城的情况是十分特殊。临安城依托群山、河流、平地等自然地理条件,在旧有城垣基础上进行改扩建,使城墙随地形变化而呈现不规则形状,故有“九曲城”之称。另外,经考古发掘,皇城南宫门丽正门、主要宫殿、皇城北宫门和宁门并不处于同一条直线上,表明南宋皇城并没有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这与我国古代绝大多数皇城宫殿建筑有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的格局不同。

南宋定都于杭州后,是受当时的军事态势以及杭州自身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促成。因此,南宋陆续修建的太庙、太社太稷坛,也没有遵循传统的“左祖右社”布局。

交通布局尊重临安城的自然地理特征。南宋临安城的城内修建的道路交通网络采用河路并行体系。东西向道路大都以“御街”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延伸,沟通临安城诸城门。与御街平行的,还有可通舟船的盐桥运河、市河、清湖河和茅山河等四条南北向的河道。四河之上跨有二百多座石桥,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河路并行的城市布局是南宋临安城布局的一大特点。

【传承中发展】

作坊近要道 宅院闹中取静

南宋临安在城市规划中,显现出将城区按照功能划分为文化宗教区、官绅区、经济区等的分区意图,具有超前意识。它以其远超同时代其他城市的卓越规划意识,被研究者誉为“城市化中的中世纪革命”。

南宋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事业得以继续发展,甚至有学者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这与南宋时期数量众多的官办教育机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临安城内中央教育机构有国子监、太学、武学、宗学等。地方教育机构有临安府学、别试所、钱塘县学、仁和县学等。这些教育机构主要分布於城区靠北地区,而临安府学处于城西区域,紧邻西湖。

南宋临安城的总体布局,仍按“前朝后市”的传统格局进行规划,皇城在前,中央、地方官署和市民生活区在后。皇城、中央官署主要位于朝天门以南,是临安的政治中心。这一特点和北宋时期相同,便于及时处理政务。两浙路、临安府官署分布在城西。

临安城商业中心集中位于御街中部两侧,其中以瓦子和酒楼茶肆的分布最为典型。瓦子分布地区,酒楼、茶肆、商铺鳞次栉比。

宋朝等级制度森严,从宅第称谓中即可见一斑。“皇帝之居曰殿……皇太子宫曰东宫”,臣僚庶民居住的宅第统称为“私居”。同为“私居”,主人身份不同,宅第称谓不同,亲王、执政大臣的宅邸称为府,一般大臣的宅邸称宅,庶民的住宅称为家。南宋临安城内的住宅,除一部分属于后族亲属居住的“皇后宅”外,更多府邸宅院是由官府负责修建,提供给各级官员住宿。其选址大多综合权衡,位于城市繁华地段,又有闹中取静的效果。

南宋临安城规划布局,与地理环境结合紧密,充分利用水乡环境特点和优势,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它作为南宋王朝都城的百余年,是杭州古代城市发展史上最为辉煌和繁荣的时期。杜正贤老师最后强调:“今天的规划者在追求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处理自然、人文环境时简单粗暴。河道予以填埋,历史遗存任意摒弃,大拆大建,破坏城市生态和人文命脉。旱季产生热岛效应,雨季形成都市看海,这都是没有汲取先人智慧的表现。”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