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原国学讲坛>>影像
 
   
张蕴揭秘考古鼻祖蓝田吕氏家族墓
作者:王慧颖 / 文   张延红 / 图      发布时间:2014-11-17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吕氏家族墓发掘主持者张蕴作《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园》讲座
 
 
 
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主持讲座

编者按: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蓝田县五里头村北宋吕氏家族墓地进行了调查、测绘、勘探及发掘。共清理墓葬29座(成人墓葬20座、婴幼儿墓葬9座)和东、西、北三侧围沟各一处,调查勘探家庙遗址一座。出土遗物700余件组,砖、石墓志铭24合。陕西蓝田吕氏家族墓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整个家族墓园的分布有怎样的特别之处?墓葬中出土的文物有何重要的意义所在?

11月15日下午,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的“文明向心——揭秘中国”公益系列讲座第二讲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准时开讲,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吕氏家族墓发掘主持者张蕴女士为大家揭开了考古鼻祖蓝田吕氏家族墓的神秘面纱,再现了北宋名门望族的精致生活!

吕氏家族:世代官宦 名门望族

北宋年间,蓝田县出了个引人注目的家族群体――吕氏家族。该家族的吕大临曾师从于大儒程颐,与游酢、杨时、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先生。除了家学深厚,吕大临与同族兄弟在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具有开创意义的成果,被后世称为“考古鼻祖”。

讲座中,张蕴老师从蓝田吕氏家族墓讲起,从墓园兆沟、墓葬群、神道、家庙四大部分的地理位置、墓葬辈分的规律排序以及出土文物详解吕氏家族及其所代表的北宋士大夫贵族的精致生活。

张蕴老师指出:吕氏家族墓地位于灞河北岸黄土台塬之上,与白鹿原隔河相望,这里土层深厚,土质坚硬,适合营造深穴墓茔,更有秀丽风光、青山绿水相伴,与书生意气、文人喜好灵犀相映。

吕氏家族原为汲郡(即今河南卫辉市)人,后因其祖吕通赴长安为官,举家迁于现陕西蓝田县桥村定居。吕家世代官宦、书香门第,特别是“大”字辈成员在政界与文坛皆取得骄人成就。吕大防志向高远,胆略过人,为哲宗时期宰相,颇有作为,在《宋史》留传。文献记载吕大临生于1044年,卒于1091年,字与叔,才气过人,志趣高雅,不恋科举,无心仕途,一生追求学术研究,特别对古器物学情有独钟,不但自己收藏,而且将前人零散书籍图录收集汇总,加以整编标注,成就《考古图》一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金石学家,也是中国考古学的先驱。故蓝田吕氏一族在北宋时期确为名门望族。

家庙遗址:记录家族荣辱兴衰

家庙遗址家庙遗址位于墓地中轴线南500米,为北宋时期吕氏家族所建,名曰“吕氏庄云阁寺”。金代毁于战乱,明朝蓝田县为纪念吕氏四贤,拨专款在其废墟上建立吕氏祠堂。

张蕴老师介绍说:吕氏家族家庙遗址自清代以来一直是学堂所在,新中国成立后,五里头村民办小学顺理成章建于此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旧房已破败不堪,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校方将其拆毁,并于中、后院间盖成两层砖混教学楼,将中院后部、后院前部遗迹破坏殆尽。

“家庙遗址共寄七层,跨越北宋、明代、清代、民国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历朝历代都有保护。但是到解放的时候,吕氏家庙改成了五里头小学,对这个家庙进行了非常致命的破坏。但是根据住处的分布状况,我们可以确定是一个五开间式的建筑。”讲座中张蕴提及家庙遗址(现今的五里头小学)充满惋惜。

据张蕴介绍,该建筑目前经调查、钻探后可确定为南北向三进院式砖木结构。前院正中建五开间式正房,现遗留房屋残址。中院仍居中设五开间正房,现房屋基本轮廓及柱础仍模糊可见;后院呈四合院格局,应属祠堂看护者、往来祭拜人住宿歇息之处。

考古收获:出土文物700余件组

吕氏家族墓园是北宋发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讲座中,张蕴老师介绍说:经过4次全面普探和局部细致钻探,完全可以确定这是一座基本完整的家族墓园,其位置分布与蓝田县文物部门掌握的北宋吕氏家族墓地资料非常吻合。

除些之外,勘探和调查的墓园是否就是北宋吕氏家族墓地,还需要通过考古发掘揭示和验证。2008年,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队的田野考古发掘破土动工。历经18个月的艰辛工作,共清理墓葬29座,东、西两侧围沟各一处,调查勘探家庙遗址一座,出土文物700余件组,砖、石墓志铭28盒。

据勘探研究,墓葬群按照纵横两系列规律排列,纵向贯穿中轴线,为长子长孙的排列布局,横向排列的墓葬均是同辈人,而且遵循左为上的原则设置。吕氏家族墓中出土的大量的墓志铭文,对研究北宋社会形态、吕氏家族的源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墓中出土的多件早期青铜器,反映了该家族对古器物的喜好、研究,成为吕大临奠定中国金石学的雄厚基础。

【讲师简介】

张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陕西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隋唐考古艺术研究,2010年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专题采访,主持挖掘蓝田吕氏家族墓。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