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原国学讲坛>>影像
 
   
“许昌人”发现者李占扬做客中原国学讲坛
作者:大卫      发布时间:2014-11-25

 “许昌人”头骨化石发现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扬研究员做《文明的曙光—“许昌人”与远古文明》讲座
 
 
李占扬(左)接收媒体的采访

2014年11月22日,“许昌人”头骨化石发现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扬研究员做客中原国学讲坛,以《文明的曙光—“许昌人”与远古文明》为题,讲述“许昌人”发现以来最新的研究成果。省会各界和洛阳、许昌等地文物工作者,以及慕名而来的听众400余人聆听了这次讲座。

上世纪八十年代,欧美分子生物学(DNA)学者,提出现代人20万年前首先起源于非洲,世界各地的现代人均是其扩散和取代的结果,这便是著名的现代人“非洲起源说”。这一假说因缺少现代人起源的敏感时段,即10-5万年前人类的关键化石,而引起学术界的长期争论。数十年来,各国古人类学家致力于寻找这些化石,但均无重要发现。

出乎人们的意料,许昌灵井遗址的发掘却迎来自己的机缘,先后出土了两颗古人类头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许昌人”究竟是中国土著、还是非洲人的后裔?我们的祖先来自非洲吗?“许昌人”的发现者李占扬先生,对“许昌人”及其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许昌人”头骨性状没有受到外来因素影响,石器特征也是同本土的主要特征相一致,据此,李占扬首次提出“许昌人”不支持非洲起源的理论。

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10年,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和动物化石,尤其是在9号探方出土的两颗古人类头骨化石,距今约10万年,正处在现代人起源的敏感时段。遗址出土的石器特征除与本土一脉相承之外,又对周边地区或较晚的文化遗存如郑州老奶奶庙等遗址有很大影响,说明中原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发展是连续不断的,没有被外来的文化所置换或取代。

中原国学讲坛,是河南博物院主办的社会性公益讲座,以“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已成功举办一百多期,直接受众达几十万人,先后邀请到国内的知名学者如于丹、王立群、余秋雨、二月河、文怀沙等众多名家来郑开坛设讲,深受社会广大国学爱好者的热捧,目前已成为中原国学文化传播第一品牌。

李占扬,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中国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河南考古学会常务理事。现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兼任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教授。曾主持著名的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群发掘与研究,获“1993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奖;现主持灵井许昌人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发现“许昌人”和“许昌人2号”两颗珍贵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评为“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荣获“2008影响河南十大社会公民”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近年,受邀在日本东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高校讲学,具有较大影响。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