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原国学讲坛>>影像
 
   
非遗专家王建新作客国学讲坛详述丝绸之路的古往与今朝
作者:秦莹莹 / 文   张延红、秦莹莹 / 图      发布时间:2014-12-15

 
讲座现场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作《丝绸之路的昨天与今天》专题讲座

众多的听众都是边听讲座边记录

12月13日下午,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河南嵩阳文化、和昌集团承办,大河网、合熙福茶膳、玉祥源珠宝等赞助支持的“文明向心——揭秘中国”大型公益系列讲座第六讲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如期开讲。本次讲座特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陕西省文物局特聘专家王建新先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至极的专题讲座《丝绸之路的昨天与今天》。王建新教授分别从丝绸之路的由来和历史、中国历代对丝绸之路的经营、世界各国重建新丝绸之路的行动和现状等方面做详细阐述,讲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沿革、后世影响和发展现状,对中亚各国经济文化现状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就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丝绸之路的历史

讲座开始,王建新老师首先对丝绸之路的由来进行简单的解释:“‘丝绸之路’的历史悠久,但是这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真正提出的时候是在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将往返于西域的骆驼商队所走的道路称作‘丝绸之路’”。正是因为这条道路的产生,成就了世界上古老文明的相互碰撞、交流、互动和融合。

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标志着丝绸之路全线贯通的开始。自此,丝绸之路就成为欧亚大陆经济交流和文明交往的大动脉。汉唐盛世期间,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往最繁盛的时期。在这条路上,盛世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及四大发明经由长长的驼队传到远方,而西方的宗教、金银器、宝石、家马等则源源不断涌进我国,孕育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精彩华章。

然而,从中世纪以来,由于不同文明的冲突,丝绸之路的陆路交通受到了严重阻碍,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所取代。进入20世纪以来,在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的冷战时代,古老的丝绸之路几乎已被忘记。但是,它的价值却一直存在:即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亚各国和中国西部地区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丝绸之路沿线上,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多民族、多种文化和平交往、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历史标志与象征。

丝绸之路的今天

王建新老师说:“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非常正确的举措。因为它不仅仅是经济行为,同时,对于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各国建立稳固的友好关系,推进我国与中亚各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全面交流与合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这一过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中间会有许多的障碍和瓶颈:交通不畅、信息缓慢、金融难流、人才不足、语言不通、情况不明等等,所以,必须任重而道远!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文化先行,在加快进行交通、通讯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硬件建设的同时,进行以人才培养、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等人心相通的工作,才能最终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真正打开和发展。

讲座最后,王建新老师对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要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和完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学术组织和执行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地有效地做好各项建设中的遗产保护工作,成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发展!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