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原国学讲坛>>动态
 
   
何驽在郑解读中土“中国”与中原的考古学关联
作者:张延红      发布时间:2015-11-0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驽研究员作《中土“中国”与中原的考古解读》讲座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右一)和众多的考古爱好者一起聆听讲座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那么,作为华夏文明的源头——尧舜文化,是否真的存在?传说中的尧都究竟在哪儿?中华文明起源,是从依据甲骨文判定的商代晚期开始算起,还是从“禹传子家天下”开始绵延,抑或是从陶寺埋藏四千年的遗址中寻找线索?

11月7日,周六下午2:30,一场围绕《中土“中国”与中原的考古解读》的讲座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多功能厅如期举行。主讲嘉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驽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的何驽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早期国家、中国文明起源考古何精神文化考古理论研究。

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是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址,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址。

何驽博士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就对陶寺遗址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并最终揭示出陶寺遗址是中国史前功能区划最为完备的都城,是中华文明最完整、最有根据和最庞大的社会文明遗迹,是帝尧时代“最早中国”高度发达的文明图卷。

他说,之所以确定陶寺遗址为最早的“中国”,是因为发现了大型的宫殿基址,还发现了残长为171.8厘米的漆杆,即圭表日影测量仪器系统中的圭尺。《周礼》里记载的夏至影长是1.5尺,这是在河南登封告成观测到的数据,而《周髀算经》里所说“夏至影长尺六寸”则是在晋南观测的数据。而古代文献记载,古人建立都城必须遵循王者居中、王者与天地交通的思想,依照夏至影长的标准确立地中,以此来确定都城选址。在地中建都城,在中土建国家,地中之都,中土之国,就是“中国”。在发现陶寺遗址之前,只有一个中原的概念,人们认为在中原地区的国家就是中国,而圭尺的发现为陶寺遗址是最早的“中国”提供了物证。

“尧舜禹传说时代”已不再仅仅是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确凿历史。

据悉,本期讲座是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揭秘中国”系列讲座中的第33讲,该系列讲座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河南嵩阳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大河网赞助支持。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