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17——河南博物院建院90周年>>动态报道>>
 
   
河南博物院旧藏清代织锦珍品特展在苏州开幕
马合菊、赵乐      发布时间:2017-06-13

领导与嘉宾剪彩

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致辞

领导与嘉宾参观展览

 苏州市非遗保护管理办公室原主任、研究院龚平主持研讨会

河南博物院陈列部副主任、副研究员马合菊发表学术演讲

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被当地记者“包围”

2017年3月9日,由河南博物院与苏州丝绸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促进会协办的“瑞庆祯祥——清代织锦珍品特展”在苏州丝绸博物馆现代馆大厅隆重开幕。展出的台北历史博物馆52件清代织锦,全部为河南博物院在民国年间的旧藏后来运往台湾的文物,其匹料款识俨然,规制分明,制造技艺精湛,堪称清代织锦的工艺典范。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一行参加了展览开幕式。

丁福利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精彩致辞。他说,为庆祝河南博物院今年90年华诞,这批织锦精品曾应邀于今年年初在河南博物院成功首展,现辗转到“姑苏名城、丝绸王国”苏州展出,自然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台湾所藏大陆地区文物唐三彩于去年首次回到大陆地区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破冰之旅”、“开创之展”的延伸和扩展。两岸三馆联袂主办清代织锦珍品特展,旨在向世人展示中国丝绸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技艺瑰宝——织锦的绚丽品位。六十余载,光阴荏苒,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殷殷之情,使命光荣。

丁福利在接受当地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南不仅是丝绸文化的发源地,而且宋代以前长期是我国丝绸核心产区,更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东端的一个重要起点。近些年在河南省境内不仅有郑州青台遗址出土的丝织品将中原地区的织丝技艺推到了距今六千多年前,还有在距今8500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中发现的蚕丝蛋白残留物,被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专家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证实,一再证明中国是世界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而河南则是中国最早利用蚕丝的地区。希望两岸三地的博物馆以此为契机,努力打造优秀的原创性特色展览、彰显丝路文化魅力,进一步推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积极氛围。

 同日下午,在苏州丝绸博物馆报告厅还召开了本展学术研讨会。河南博物院陈列部副主任、副研究员马合菊应邀参加了研讨会,并就“月字号”织锦的历史渊源 和吉祥文化,进行了全面阐述,引起了现场专家的共鸣。

据悉,展览将于今年5月20日结束。


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