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17——河南博物院建院90周年>>
 
   
学术成果
     发布时间:2017-06-14

河南博物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将科研作为立院之本。几十年来,业务人员潜心钻研,利用院内丰富的文物资料搞好考古学、历史学和博物馆学研究,同时还高度重视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科研兴院”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管理,鼓励学术研究,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   

学术成果

河南博物院历来重视科研建设。20世纪30年代建馆初期,随着馆藏文物的增多,研究工作尤其重要。据统计,1931年—1938年间河南博物馆出版文物图录和研究著述达100多册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逐步深入。共发表发掘报告、学术论文数以千计,出版专著上百部。

1998年以来,明确提出了“科研兴院”的战略,通过了《河南河南博物院关于加强科学研究的决定》。制定了《河南博物院科研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河南博物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2011年制定《河南博物院科研管理办法》,并以此为契机,来推动全院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提高河南博物院在国内外博物馆界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

学术期刊1936年,河南博物馆创办本馆学术刊物《河南博物馆馆刊》,1938年3月因日寇入侵而停刊。共出版15期。1977年创办的院刊《河南文博通讯》,是继《考古》《文物》《考古学报》之后,是当时全国较早创办的省级文博刊物,郭沫若先生为本刊题写刊名,1981年改名为《中原文物》,是河南博物院主办的考古文博类学术期刊,至今已出版正刊190多期。《中原文物》自1993年起连续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 2008年正式与网络数字平台中国知网(CNKI)合作,期刊全文收录入 CNKI源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论文与专著

本馆初创时期,涌现出了以关百益为代表的一批文博专家和学者,出版了大量专著。1998年河南博物院新馆开放以来,河南博物院科研人员先后发表或提交论文2000多篇,出版专著近百部,其中《河南博物院精品与陈列》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省社科联优秀论著一等奖,《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获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获得2002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古代陶塑艺术》获得2005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佛教石刻造像》获得2009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辉县甲乙墓》获得2012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发明专利

“张衡地动仪复原装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2009年外观设计专利证书(ZL2009 3 0238448.7)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ZL2009 2 0220257.2);“文物古籍精品保管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2011年实用新型专利证书((ZL2011 2 0553320.1)。   

学术活动

河南博物院在科研上始终站在学术的前沿,特别是新馆开放后,针对学术界的焦点组织了一系列的学术会议。并多次邀请国外博物馆同仁,以及国内各文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为职工做学术报告,带领业务人员赴省内高校听学术报告。

河南博物院十分注意加强与国际著名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数百人次,先后有近百位同志走出国门进行学习考察。同时还积极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广交朋友,为博物院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