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黄河流域博物馆可移动(金属)文物修复保护座谈会在郑举行
文图:胡玲娣 发布日期:2021-10-27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首届黄河流域博物馆可移动(金属)文物修复保护座谈会现场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首届召集单位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研究员致辞并作主旨报告


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研究员主持会议


河南博物院文保中心主任单晓明副研究员做会议小结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马清林做主旨报告

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保护专家霍海峻做主旨报告


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杜安做学术发言


中国航海博物馆副研究员杜树志做学术发言

座谈会全体代表合影

2021年10月25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河南省文物局支持,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省文物局金属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协办的“首届黄河流域博物馆可移动(金属)文物修复保护培训班座谈会”在郑州召开。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首届召集单位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出席讲话,著名博物馆文物保护专家、山东大学特聘教授马清林和故宫博物院霍海峻等发表主旨报告。来自青海、甘肃、陕西、内蒙古、宁夏、山西、四川、河南、上海等九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丁福利主持。

本次座谈会的召开,旨在推动黄河流域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深入、持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黄河文化保护和传承,守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的重要讲话要求,通过专业学术交流、老一代文保人与青年一代文保人面对面对话的方式,引领黄河流域博物馆文保专业工作者凝聚共识、提高站位、立足前沿,更好的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会中,山东大学特聘教授马清林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从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角度首先做了主旨发言。他表示,近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文物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讲话和批示,推动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特别是科技考古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家应抓住有利契机乘势而上。他强调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应用的保护技术很多借鉴其他学科,其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涉猎知识的广博性尤为重要,所以具有文理科任何单一知识结构的文保工作者,要想更好的胜任未来的事业,很有必要扩充补上欠缺的知识短板。

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保护老专家霍海峻结合自己在青铜器修复方面的丰富阅历,梳理了中国博物馆在修复方面的来龙去脉,并为年轻一代的文物修复人员给出了宝贵建言和指引。

河南博物院文保中心副主任杜安副研究员在主旨报告中为大家介绍了河南博物院文物保护性修复的理念,他表示传统修复理念应当与时代性相结合,加强研究、提高文物保护实效。

此外,甘肃省博物馆周贤婧博士、陕西历史博物馆白璐、大同市博物馆唐慧娟、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杜树志等年轻学者分别从黄河流域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交流合作设想、文物修复保护培训的内容、课程的实用性以及对拓展未来培训内容的建议等方面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的文保思考与职业梦想。

河南博物院文保中心主任单晓明为本次专业座谈会做了小结,希望黄河流域博物馆的同行们加强横向合作,共同促进黄河流域的文物保护水平提升、工作做大做强。

最后,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首届召集单位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做会议综述。他首先代表主办方对与会专家及代表们的发言表示充分肯定与感谢。随后特别寄语黄河流域青年一代博物馆文保人梳理并用好、用活本次座谈会收获,要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把老一代传统修复理念同新时代文保前沿创新理论相结合,把学习到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能带回自己的地区与单位,发挥好新一代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坚力量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他还呼吁建立黄河流域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合作的长效机制,源源不断的培养文物保护新生力量,可持续、整体性的提高黄河流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水平,为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讲话要求和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