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头像
发布日期:2020-12-18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石刻头像,宋代文物,2009年出土于巩义市芝田镇的北宋周王墓,该墓为宋太宗永熙陵的陪葬墓。由墓志可知,墓主周王是宋真宗次子,名为赵玄祐。

该石像的雕刻技法和风格与永熙陵较为相近,整体运用圆雕技法,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额丘、眉弓、颧骨、下颊、鼻梁等,五官刻划写实,尤其是运用线条及凹刻技法表现人物瞳孔,突出双眼,刻划出一位脸型圆润,温文尔雅,年轻俊秀的男士。尽管石像脖颈以下残缺,但所戴雕花冠帽,仍是其身份的象征。据《宋史•舆服志》记载,各级品官在朝会、祭祀等重大场合需着不同梁数的进贤冠。从现存宋陵石像来看,文、武臣都戴有进贤冠,不同的是,文臣持笏(音同护)、儒雅和善,武臣拄剑、威严肃穆。从这件石像的面部表情及所戴冠帽来看,它与太宗永熙陵、真宗永定陵前的文臣形象相近。依据宋陵形制判断,周王墓前应与帝陵一样有神道及石像,只是规模稍减。由此可知,这件石刻头像或许是原立于周王墓神道上的文臣。

北宋诸帝陵建制相同,皆坐北朝南,最具特点的是陵墓前的神道两侧集中排列数目相同、顺序一致的石刻雕像,由南向北分别为望柱、卤簿、象与驯象人、瑞禽石屏、甪(音同鹿)端、马及控马官、虎、羊、客使、武臣、文臣、门狮、镇陵将军、宫人、内侍等,接近现实中的宫廷仪仗。这些石像,雕刻技法高超,以线刻、浮雕及圆雕为主,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反映了北宋石刻艺术的风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