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釉双龙柄尊
发布日期:2017-11-13

文物名片

黑釉双龙柄尊,唐代,瓷质,口径13.5厘米、足径12厘米、高50厘米。现藏河南博物院。


深度品鉴

唐代黑釉双龙柄尊,也可称作黑釉双龙尊,前者强调双龙造型在器物上的适用性,龙身如同器身上对称分布的两条柄,便于人们双手的提携。后者强调双龙的装饰性,名称的不同反映了人们对该器物认知的侧重点和视角有所不同。

图1  唐代黑釉双龙柄尊局部

该尊整体以隋唐时期的盘口类瓶为造型基础,盘口,颈部长而细,肩部微丰,圆鼓腹,下腹斜收,圈足略外撇,腹部最大径在腹部中部略上。瓶口部与颈部交接处、颈部中间、颈部与腹部交接处、腹部与圈足交界处,都有较粗的凸弦纹装饰,如同金银器造型一般,凸弦纹箍在瓶体不同部位,第一较为适用,凸弦纹加固了器身,也便于人们手握。除了适用,也兼顾到外形,顺其自然地起到低调的装饰作用。相对于这种低调的装饰来说,攀附于瓶口与瓶身的两条龙(或称之谓螭),则是一种高调、甚至张狂的存在,使人一眼望去,即便在拥挤而又繁多的器物堆里,你就能记住它。龙爪紧紧抓住盘口、瓶身,龙身挺拔,矫健有力,龙尾摇摆在瓶腹。龙瞪大眼睛,张大嘴巴,死死咬住瓶口,似乎正在努力向上爬,看看瓶里有什么,贪婪的惦记着瓶子里或是美酒之类的液体,若是合其口味,便会一头扎进瓶里,喝个肚圆吧。通体黑釉,因施釉不匀,腹部有的地方没有釉,露褐色胎,圈足外底部无釉。制作谈不上精良,但有粗粝狰狞之感。唐代墓葬出土的双龙柄尊有很多,白釉双龙柄尊数量最多,三彩双龙柄尊也很常见,但黑釉双龙柄尊却很稀少。立体的堆贴、捏塑,使得器物的装饰手法丰富多样,造型挺拔有力,展现出唐代人蓬勃的创造能力和陶瓷艺术的灿烂辉煌。 


文化解读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隋唐五代是其中一个辉煌的时期,生产繁盛。瓷窑数量众多,仅见诸于考古发掘的资料便数以百计,分布范围广泛,有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遍布大江南北。其中以河南及浙江窑厂最为密集,有的规模很大,陶瓷生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河南地区的唐代瓷窑有:郏县黄道窑、密县西关窑、登封曲河窑、鹤壁集窑、鲁山窑、巩义窑、内乡窑、禹州苌庄窑等等,器型涵盖了生活用瓷的方方面面,有碗、盘、盏、钵、盆、罐、塔式罐、壶、执壶、双系壶、龙柄壶、盘口瓶、葫芦瓶、双系葫芦瓶、净瓶、双耳瓶、长颈瓶、小口瓶、三足炉、盏托、盒等,分期不同,同类器物的器形略有变化,但器物种类每个分期都有。

黑釉与青釉一样,主要成色剂是氧化铁。当釉料中的氧化铁含量达到8%左右时,烧成后就呈赤褐乃至暗褐色。如果釉层加厚,颜色就会变浓。厚度积累到1.5毫米左右,釉色就会纯黑了。除了氧化铁意外,黑釉釉料里还含有微量到少量的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铬等其他着色剂,虽然含量很低,但是有时对色调也有一定的影响。较早的黑釉瓷出现在东汉中晚期,两晋到南朝初的浙江德清窑,用含铁量很高的资金土来配制黑釉,使釉内含铁量高达6-8%,釉面光泽明亮,色黑如漆。

双龙柄尊是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的一种器物,由北朝及隋代盘口壶、鸡首壶发展演变而来,有鸡首龙柄盘口壶,这类壶只有一条龙攀附与壶口与肩部,是双龙柄尊的前身。因而双龙柄尊,有的发掘报告也称之为双龙柄壶。这类器物主要流行于初唐、盛唐、中唐时期,晚唐就不见出土了。唐代宋禎墓随葬双龙柄尊是纪年墓葬中发现时代较晚的一件,为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近年来,2002-2004年洛阳市关林出土的双龙柄尊,也是目前所见纪年墓中时代较晚的一件,该墓墓主人卒于景云三年(公元712年)。出土地也比较集中,主要出现在唐王朝最为繁盛的京畿之地——西安和洛阳。生产的主要区域也集中于北方地区,生产窑口集中于河南、陕西、河北地区。

这件黑釉双龙柄尊,于1985年8月出土自鹤壁市鹤壁集第六中学校园。[1]是目前有确切纪年墓葬中时代最晚的一件,墓主人卒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这为我们对双龙柄尊类器物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整体施釉欠佳、器物腹部有局部露胎痕迹,这与鹤壁集窑初期烧造、做工不精的情况也是相符。再者,该墓的地理位置又紧靠鹤壁集窑遗址,发掘者认为这些瓷器很可能就是鹤壁集窑生产的。笔者同意这种判断。


比较研究

双龙柄尊的整体造型基本上都是在盘口壶的基础上,口部与肩部对称部位置双龙形柄。盘口壶的造型变化比较小,盘口部、颈部长短有差异,颈部装饰有不同。有的简练大方,线条优美流畅,有的略显繁缛,细节上千差万别,各具特色。比如釉色上,除了黑釉双龙柄尊之外,还有白釉、蓝釉、黄釉、黄褐釉、黑褐釉、三彩釉等的不同。质地上有瓷质、釉陶质地的分别。装饰手法上也各自有别,有堆贴、捏塑、刻划等。下面就各式各色双龙柄尊做一比较,概况如下:

1.白釉双龙柄尊


图2  白釉双龙柄尊

白釉双龙柄尊(图2),唐代,高51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11.5厘米,1992年出土于河南省巩义市北窑湾唐墓(M6:90),[2]现藏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尖唇,卷沿,杯形口较深,竹节状细长颈,圆肩,双龙形柄对称系于瓶口、肩部,龙首作衔口吸水状,龙身背部等距离装饰三个突起的乳钉。采用雕塑、戳印圆圈纹、刻划短线纹相结合的手法制成,做工复杂而精细。鼓腹,下腹斜收,平底,底边略有刀削修饰痕迹。通体白釉,施釉至下腹,釉色微微泛青。考古人员根据墓葬形式及出土器物特征判断,该白釉双龙柄尊应为7世纪末的武则天时期。

2.白釉双龙柄尊

图3  白釉双龙柄尊

白釉双龙柄尊(图3),唐代,高41.2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8.8厘米,1992年出土于河南省巩义市食品公司唐墓(M1:60),[3]现藏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圆突唇,盘口较深,细长颈,颈部2道突起的箍圈,圆肩。口、肩部连接双龙柄,龙口衔瓶口沿,尾部连接瓶肩,龙柄为扁圆带状,上有竖向凹槽,龙柄背部等距离贴塑三个扁状乳钉。圆鼓腹,胫部斜收,小平底。通体白釉,釉色略泛灰黄色,施釉不及底部。

3.白釉双龙柄尊

图4  白釉双龙柄尊线描图

1992年偃师市邙岭乡刘坡村唐墓出土白釉双龙柄尊(M3:3)(图4),[4]通高29.7厘米。浅盘状小口,细颈,圆肩,小平底。柄部及腹部以上施白釉,白釉泛青。墓主人终于长寿三年(公元694年),葬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

4.白釉双龙柄尊

图5  白釉双龙柄尊

白釉双龙柄尊(图5),唐代,高44.5厘米、腹径22.5厘米、底径10厘米,河南省洛阳市东郊杨凹村出土,现藏于洛阳博物馆。盘口较深,细长颈,颈部密布略显粗大而又突起的箍圈,圆肩。口、肩部连接双龙柄,龙口衔瓶口沿,尾部连接瓶肩,龙头顶端各有一昂首小鸟,呈卧姿,龙柄背部中间有略突起的乳钉做装饰。圆鼓腹,胫部曲收,小平底。通体白釉,釉色略泛灰青色,施釉不及底部。

5.黑褐釉双龙柄尊

图6  黑褐釉双龙柄尊

黑褐釉双龙柄尊(图6),唐代,洛阳红旗纵队采集,洛阳博物馆藏。

6.蓝釉双龙柄尊

图7  蓝釉双龙柄尊

蓝釉双龙柄尊(图7),唐代,高32厘米,盘口,长颈,鼓腹,平底。口、肩部饰以双龙柄,龙头、身、尾部无任何装饰,线条简洁流畅。通体施多层蓝釉,釉色匀净。现藏洛阳博物馆。1998年洛阳偃师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 [5] 。恭陵是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 “哀皇后”逝于唐上元三年(公元676年),葬于公元687年。

7.黄釉双龙柄尊

图8  黄釉双龙柄尊

黄釉双龙柄尊(图8),1998年洛阳偃师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现藏洛阳博物馆。造型及风格与蓝釉双龙柄尊类似。

8.三彩双龙柄尊  

图9  三彩双龙柄尊线描图

三彩双龙柄尊 (Ml:37)(图9),1992年河南省巩义市食品公司唐墓出土。[6]通高41.2厘米。盘口,长颈,圆肩,鼓腹,平底。对称双龙柄,龙首衔盘口沿。柄较直,上有竖面凹槽。饰褐、绿、黄三色釉。此墓的年代上限与偃师北窑湾村2号唐墓相当或略晚,下限与偃师杏园宋墓相当或略早。其时代定于咸亨三年(公元672年)至神龙二年(706年)间。

9.三彩双龙柄尊

图10  三彩双龙柄尊

三彩双龙柄尊(图10),2005年出土于洛阳市龙门镇政府南侧(C7M2668:19),[7]高34.4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9.2厘米。属于盛唐时期。

10.三彩双龙柄尊

图11  三彩双龙柄尊

三彩双龙柄尊(图11),唐代,高32厘米,1984年陕西省西安市唐墓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11.黄褐色釉双龙柄尊

图12  黄褐色釉双龙柄尊线描图

黄褐色釉双龙柄尊(图12),河南偃师宋祯墓出土。[8]高35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9.2厘米。盘口,细颈,圆肩,深腹,平底。龙形柄对称的置于口肩部。肩部以上施黄褐色釉。纪年墓葬中发现时代较晚的一件,为神龙二年(公元706年)。

12.褐黄釉双龙柄尊

图13  褐黄釉双龙柄尊线描图

1989年偃师市山化乡石家庄村唐墓出土褐黄釉双龙柄尊(M4:29)(图13)。[9]通高29.3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8厘米。此墓葬属于盛唐时期。

13.双龙柄尊2件

图14  双龙柄盘口壶2件

1984年伊川县白元乡白元村唐墓出土双龙柄盘口壶2件(图14)。[10]图左为青釉双龙柄尊,高41、口径12、底径10厘米,器身上部施青釉。图右为三彩双龙柄尊,高36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9厘米,器身矮胖,口、颈及双柄施橙黄釉,肩部间施三彩釉。两件器物形制相同,皆为盘口,细颈,弧肩,鼓腹,平底。该墓年代为盛唐。

14.酱黄色釉双龙柄壶

图15  酱黄色釉双龙柄壶线描图

酱黄色釉双龙柄壶(图15),2002-2004年洛阳市关林(M1283:5)出土,[11]通高31.2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10厘米。小口微敞,圆唇,细短颈,斜肩鼓腹,平底。两只细长的龙柄对称安于壶的口、肩部,龙嘴衔于壶口部位。腹部以上外施酱黄色釉,青白色瓷胎。该墓葬为盛唐时期。

15.酱红色釉双龙柄尊

图16  酱红色釉双龙柄尊

酱红色釉双龙柄尊(M1288:7)(图16),2002-2004年洛阳市关林出土,[11]通高35.8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12厘米。小口微敞,圆唇,细短颈,斜肩鼓腹,平底。两只细长的龙柄对称安于壶的口、肩部,龙嘴衔于壶口部位,腹部以上外施酱红色釉,胎为白色高岭土。该墓墓主人卒于景云三年(公元712年)。 

综上所述:(一)双龙柄尊在唐代的存在,型式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也有差异,釉色、工艺都有所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人对陶瓷釉色的追求分两方面:一方面追求单一釉色的纯粹:白釉、黑釉、蓝釉、黄釉、黑褐釉、酱黄釉、酱红釉、褐黄釉双龙柄尊等。另一方面压抑不住对色彩斑斓的渴望:三彩釉的斑驳淋漓、变化万千,渗透了唐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出土双龙柄尊的墓葬,墓葬形制大小的不同,随葬品的数量,以及在陶俑和瓷器组合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等级差别。

1.有确切墓主人的墓葬:例如,(1)偃师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的蓝釉、黄釉双龙柄尊,虽然墓葬遭到破坏,追回的器物类别包括葫芦瓶、盘口壶、盂、盆、灯、长颈瓶、带盖三足罐、带盖罐、四系罐、三彩豆、三彩注子等,都是陶瓷罐为主的生活用器,器物制作精良。墓主人为武则天长子李弘(公元652-675年),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哀皇后”是唐左金吾将军裴居道之女,属于皇室级别的墓葬。

(2)河南偃师宋祯墓,随葬器物共二十九件,漆盒三件,铜镜、铜簪、银钗等、铜灯、铜壶、陶砚等,墓主生前任延州刺使,葬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授正议大夫,官阶已至四品。

(3)偃师市邙岭乡刘坡村唐墓出土白釉双龙柄尊,墓葬已被破坏仅追回部分文物,镇墓兽2件,武士俑2件,文官俑1件,驼俑1件墓志砖一方。墓主盛才,长寿三年(公元694年)二月十四日终于私第,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十月十二日合葬于冯王山之北,白马寺之东。

2.无法确定墓主人的墓葬:(1)巩义市北窑湾唐墓出土的双龙柄尊,随葬器物多达90余件包括四大类:镇墓兽和武士俑,车和仪仗俑,男女侍俑及舞乐俑,庖厨明器和家用器具模型等,虽然墓志磨灭不能分辨,但推测一定不是普通人。

(2)同样,巩义食品公司唐墓,除了白釉双龙柄尊,随葬品99件。其中包括彩绘陶俑56件、三彩器23件、陶模型明器及家畜等10件、瓷器7件、铜饰件等3件。墓主应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可能是县丞或与之身分相近的人。

(3)伊川县白元乡白元村唐墓,出土器物还有:三彩碗2件、胡俑1件、骆驼2件、马2件;菱花铜镜1,属于盛唐时期。(4)偃师市山化乡石家庄村唐墓,陶器37件,天王俑、男女俑、骑马俑、骆驼俑、牛车、陶鸭猪狗鸡等,属于盛唐时期。(5)洛阳市龙门镇政府南侧墓葬,遗物30件,有陶俑、陶器、三彩器、铜器、铁器、开元通宝铜钱等,属于盛唐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有双龙柄尊出土的墓葬,随葬器物一般数量比较多,品类也比较丰富。器物组合大致可以有五种,第一种,有镇墓驱邪类俑,比如镇墓兽、天王俑之类。第二种,有表现墓主人生前地位男女服侍俑、杂役俑等。第三种,有表现出行、驮物性质的马俑、驮物使用的骆驼俑等。第四种,有表现家居生活内容的俑和动物小品模型:磨、灶、井、铜镜、铜剪子等以及鸡、鸭、猪、狗等。第五种,以陶瓷罐、瓶、炉等为主的生活用器。

河南博物院藏的这件黑釉双龙柄尊,来自鹤壁地区,墓主王仁波祖籍山西太原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三月十一日卒于私第,属于开元盛世时期,随葬的瓷器19件、陶器7件、玉珠一颗,“开元通宝”铜钱8枚,墓志一盒等,墓主人得“硕人之称”,乡党称之为楷模。

这些与或陶质或瓷质地的双龙柄尊一起反映了初唐、盛唐时期的墓葬流行的随葬品组合,墓主人一般都有一定的地位,比如洛阳唐恭陵,级别高至皇室。即使是无官品的庶族,其身份也可能与普通的地主阶层接近,经济实力比较强。

(三)、可能是鹤壁集窑的产品与洛阳、西安地区的窑厂有差异,该尊在形制上与本文所列出的15件器物有形制上相同的地方,比如:盘口,口沿部分微外侈。细长颈,颈部有类似于金银类器物的凸箍圈,圆肩,鼓腹。龙柄背部等距离贴塑凸出的圆形乳钉,龙头及龙身都有形似,龙眼圆瞪,口衔瓶口,龙头内探。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列出的15件器物都是平底,施釉多不及器体的下半部分,龙身只在口部和肩部,龙的容貌较为柔和,比如洛阳市东郊杨凹村出土的龙柄尊,龙头上卧着小鸟,小鸟是怎样的动物呀,人还没有靠近它,它就会吓得飞走。将动物世界中食物链条上相差甚远的两种动物放在一起,呼风唤雨、吞噬一切的龙也一定是温柔可爱的。还有的龙柄趋于简化,比如洛阳唐恭陵的蓝釉、黄釉双龙柄尊,没有具体的耳朵、爪子,只有大概的样子。总之,整体风格比较简单温和。而院藏的黑釉双龙柄尊的为圈足,仿金银器造型的风格浓郁,龙身自器物口部、肩部及腹部,力量感很强,龙尾也紧紧地贴在器物腹部,整体风格比较狰狞可怕,加上通体黑黑的釉色,这种感觉不由自主的更强烈了。 


趣味猜想

1.拿着双龙形的柄,真的能举起这个双龙柄尊吗?

2.现在我们举行体育等活动时的奖杯跟唐代的双龙柄尊有可以比较的地方吗?

您的答案是什么呢?您对这件文物还有更多的疑问和猜想吗?河南博物院感谢您的参与,期待您的解读。


相关链接

1.张柏主编《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卷12,科学出版社。这本书可以了解河南地区的出土器物,有确切的出土地点,可以为了解古代陶瓷器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2.尚刚:《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5年。这本书从工艺美术考察,唐代的成就最辉煌、影响更深远,而隋可视为唐前期的酝酿,五代该看作唐后期的延续。

3.陕西历史博物馆编:《泥火幻彩:唐两京三彩精华展》,三秦出版社2016年,这本书可以了解西安、洛阳,作为唐代最重要的京畿之地,所出土的唐三彩器物的概貌、相同之处以及不同的风采。

4.孙锦:河南地区出土唐三彩研究,2010年郑州大学硕士论文。该论文收集河南地区出土唐三彩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考古类型学尝试对河南地区唐三彩进行综合性研究。

5.杨浩淼《河南地区唐宋金时期黑釉瓷器的类型与分期》郑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本课题在河南地区窑址和墓葬等遗址出土的黑釉瓷材料的基础上,对不同装饰品种的黑釉瓷器进行类型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文强,霍保成.鹤壁市发现一座唐代墓葬[J].中原文物,1988(2).

[2]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管所.巩义市北窑湾汉晋唐五代墓葬[J].考古学报,1996(7).

[3]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省巩义市孝西村唐墓发掘报告[J].文物,1998(11).

[4][9] 偃师商城博物馆.河南偃师唐墓发掘报告[J].华夏考古,1995(1).

[5] 刘舫宁.恭陵美陶[J].中原文物,2000(3).

[6]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省巩义市孝西村唐墓发掘报告[J].文物,1998(11).

[7]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洛阳市龙门镇唐墓发掘简报[J].考古,2007(12).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偃师杏园村的六座纪年唐墓[J].考古,1986(5):429.

[10] 伊川县文化馆.河南伊川发现一座唐墓[J].考古,1985(5).

[11]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关林镇唐墓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08(4).


作者简介

朱宏秋,女,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历史文献学方向硕士,河南博物院藏品管理部,文博馆员,着力于古陶瓷的学习与研究。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