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博物馆志愿者工作
丁福利 发布日期:2011-07-28

       作者为河南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现任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兼任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寻求与国际贯例和潮流的对接,近些年已经成为国内有作为的博物馆同仁的共识乃至实践。这种共识与实践,推动着我国的一批博物馆逐渐迈向国际化,活跃在世界博物馆之林。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中国博物馆学会与国际博协对接的数十个专业委员会从无到有相继建立,促使我国博物馆与国际贯例全方位对接的工作骤然提速。据悉,中国博物馆学会的志愿者专业委员会将于2009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在宁波成立。届时还将邀请国际博协与国际博物馆之友联盟两大国际组织的主席莅临,举行隆重的“首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评选颁奖活动。这一切都表明,大力推进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博物馆迈向国际化的又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助推这项对接工作的开展,笔者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就大力推进我国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做了一些初步思考,在此呈献给同仁,以期抛砖引玉。

一、“志愿者现象”是当今西方博物馆的普遍现象

       “志愿者”(台湾及海外一些学者称作“义工”),是机构因其成立宗旨与服务需要招募而来,不计报酬,关心社会福利,本着个人自由意愿,以奉献个人的时间、精力,主动参与各项社会福利服务活动的人。志愿者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无尝的非职业化的援助行为。博物馆有志愿者,是1907年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首开先河的,但成为制度化而普遍为博物馆所采用,则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发展的结果是,志愿者服务早已风糜西方博物馆,在博物馆的工作,达到了多样化和正规化。几乎博物馆的所有工作,只要具备相关的行业知识,经验、兴趣和热忱,志愿者都可从事。

      志愿者服务或“志愿者现象”,可谓当今西方博物馆的一大奇观。以美国为例。在志愿者数量方面,据调查1991年在全美博物馆共有志愿者近38万名,是当时全美博物馆正式员工数量的2.5倍。其中,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志愿者1400名左右,另有近2000份申请等待候补;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有1300多名志愿者,另有大批候补者;连富可敌国的盖蒂博物馆,也以拥有超过其员工两倍的志愿者而自豪。在志愿者影响力与贡献方面,早在1975年,调查显示美国博物馆中个人工作的57%,是由6.22万人次的志愿者来承担的。1991年调查显示,美国的许多小型博物馆基本上依靠志愿者维持其日常工作。志愿者的工作范围极广,除了没有报酬外,其工作岗位大多与正式员工完全一样。1991年调查显示,这一年,志愿者为美国各类博物提供205亿小时服务,创造经济价值约合1760亿美元。美国博物馆志愿者的管理规范标准高,其征募工作实行长期与定期相结合,公告与行业协会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录用标准越来越高,特别是大博物馆,候补者多录用难,一经录用,被录者顿觉无比荣耀,工作十分珍惜,因此队伍稳定,替补不易。日常管理主要是志愿者自行管理。激励措施方面,以不违背“义务”的原则为前提,主要有馆内消费折扣、免费赠送资料、给予精神嘉奖(如佩戴荣誉胸章、刊登先进事迹)等,个别馆还选择少量志愿者精英为其正式员工。总之,美国博物馆里的志愿者与正式员工相互依存,互不替代,1991年统计,志愿者当时在美国5000多家博物馆中的3000多家博物馆中大行其道,成为博物馆中一大景观。

二、我国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港台地区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相对于大陆地区来讲与国际接轨的探索与实践较早。与台湾为例。台北故宫博物院1989年开始率先组织培训志愿者。不久,港台地区的志愿者服务已经得到有系统、有组织、有规章的稳步开展,很快赶上了世界的潮流。2002年初,笔者随展到台湾高雄市美术馆,其间看到,仅该馆现有志愿者即达900余人,且工作岗位涉及多种门类,办公场面壮观,拥有比较可观的、可独立支配的经费,可以说已经相当成规模、成气候,堪与国外同行比美。

      我国大陆地区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与国际对接的探索与实践,是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于2002年3月6日拉开序幕的。当时该馆在大陆博物馆中率先登报公开征募志愿者,收到2000多个咨询电话,由560多人报名应征,220多人获准应试,150人被首批录用,主要用于讲解导览岗位。随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一批大中型博物馆纷纷开始这种探索与实践。至今已有一批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规模、水平、影响力不可忽视。更有个别馆近年来开始尝试全方位与国际对接,追求正规化与多样化。如:新建的宁波博物馆现有志愿者达到500多名,其中包括不少外籍人员。其服务岗位多样,分为日常、辅助和特殊三大类,在日常岗位中又细分为日常讲解和大厅服务两项;在辅助岗位中又细分为摄影和文书处理两项;在特殊岗位中又细分为档案管理、办公室协助和大型活动协助三项。与国外大馆的做法相差无几。

      但综观我国博物馆特别是大陆地区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如:1、博物馆志愿者的开展还很不平衡,大部分博物馆这项工作还是个空白;2、志愿者服务岗位单一,来源单一,且主要局限在讲解、导览服务方面;3、志愿者自行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依靠博物馆正式员工实施管理;4、激励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多,对志愿者人文关怀不够;5、馆方对志愿者工作的认识、重视与支持不够,与国际贯例距离较大。6、全国博物馆志愿者尚无自己的行业管理与群团组织,还缺乏统一、规范的引导、管理与保障。

三、关于大力推动我国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初步思考

      根据国内外博物馆志愿者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笔者认为,要大力推进我国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亟待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1、对博物馆志愿者的认识亟待提高和统一。认识是行为的先导,是影响发展的首要因素。没有人愿意为他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付出过多的努力。我们的博物馆同仁特别是领导者应该尽快明白,志愿者服务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话题,而是现代国家与社会文明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当代博物馆社会化乃至国际化的显著表征。联合国确定自1985年起每年12月5日为“国际志愿人员日”;2001年又是“国际志愿者年”。可见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是国家与社会文明与成长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新潮流之一。我们还应该明白博物馆有效运用志愿者服务人力,对博物馆自身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也具有直接而重要的现实意义:①可以弥补我国博物馆现有专业人力的不足;②可以直接或间接的节约经费开支;③可以提升博物馆服务品质,扩大服务层面,使有限的资源与无尽的服务需求有效配合;④可以增加文化人口,匡正社会风气,培育公民关怀社会以及服务民众的美德;⑤可以使博物馆的运行更加国际化,进一步融入世界潮流,促进我国博物馆更好的开放、交流与发展;⑥可以更好的体现与实施“三贴近”,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博物馆事业,使博物馆更好的根植于民众,更加符合社会化趋势的要求。

      2、志愿者工作亟待纳入博物馆领导者的重要议程。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所谓的“推进”或“加强”,也只能沦为学者的呼吁或空洞的口号而已。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所以,把大力推进志愿者工作纳入到各级博物馆领导者的重要议程,就自然成为搞好这项工作的关健所在。

      3、与国内外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交流亟待加强。因为这是一个开放与交流的时代,是一个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时代。所以关着门搞建设是没有出路的。而只有加强与国内外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交流,才能相互借鉴,发挥后发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求得跨越式发展,迎头赶上世界潮流。

      4、志愿者工作的开展亟待因馆制宜实现新的突破。目前,我国的博物馆中有的开展了志愿者的工作,但相当多的馆这项工作还是空白;在已经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博物馆中,除了个别大馆或新馆,其志愿者工作在规模、形式、管理等方面相对比较接近西方同类馆的水平外,绝大部分馆的志愿者工作开展还处于规模小、结构单一、管理粗放等相当初级的水平。由于各馆起点不同,现有基础各异,故目前和今后“大力推进”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国际化的措施与方略自然也应该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因馆制宜”的原则,而不能搞“一刀切”。对于志愿者工作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博物馆,主要是一个按照国际同类先进博物馆的贯例加速提升水平或缩小差距的问题;而对相当数量尚未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博物馆来讲,则是借鉴国外先进博物馆的经验,尽快填补空白,高起点实现“零”突破的问题。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