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国学讲坛】施爱东:《从海外漫画中的“中国龙”看中国国家形象的变化》
发布日期:2019-12-26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四神云气图壁画  河南博物院藏


南宋  陈容《九龙图》(局部)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类似的说法耳熟能详。可这些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

在“龙”前冠以“中国”,变成“中国龙”,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冲突下的产物。“龙”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通天神兽”向“帝王权力象征”的转换,到了近代社会,又经历了从“帝王权力象征”向“国族象征”的转换。每一次转换,都伴随着一次巨大的政治变革。龙的历史归根结底是一部政治史。

那么,中国究竟何时和“龙”牵扯上关系?进入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如何看待龙文化?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将dragon改成loong,能不能消除西方人的敌意和不安全感?

12月28日(周六)下午3:00,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博物院举办的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根脉文化”系列第9讲(总第292讲),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施爱东做客河南博物院,为大家精彩讲述《从海外漫画中的“中国龙”看中国国家形象的变化》,敬请期待!

主讲嘉宾:施爱东

讲座主题:《从海外漫画中的“中国龙”看中国国家形象的变化》

讲座时间:12月228日下午3:00

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咨询电话:0371—63582521.

QQ交流群:513064220

特别提示:“中原国学讲坛”为公益讲座;因场地有限,讲座限450人,额满为止,望谅解!


【嘉宾简介】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传说及故事学、谣言学等。专著有:《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中国龙的发明:16-19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