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 | 《少年会客厅》专访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让千年文物开口说话,让年轻人爱上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2-08-05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

“欢迎大家走进河南博物院,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领略我们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接受中国日报社新媒体节目《少年会客厅》采访时,分享了关于河南博物院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文物,让更多的文物来说话,助力传播传统文化和展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经验和思考。


中国日报社《少年会客厅》主持人钟雨桐(左)采访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博物馆,成为河南博物院近几年做得较为成功之处。马萧林表示,在文物陈列、宣传方式、合作平台和文创产品等方面,河南博物院都做了大量创新突破工作。

“首先是把文物的基本陈列做好。利用科技手段让文物能够动起来、活起来。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能够喜欢。其次是通过新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等方式,利用科普形式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让更多的公众,特别是年轻人能够看到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

跨界合作也是河南博物院的“出圈”方式。马萧林介绍道,“我们跟电视台合作,创作一些有趣的剧目,例如《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等节目,并且迅速传播出去,让观众看到之后,愿意走进河南博物院,亲眼来看一看我们院藏的文物。”

不仅如此,河南博物院致力于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其推出的各种文创产品也广受消费者喜爱。

“最近一年多,河南博物院很火爆的一款文创产品就是考古盲盒系列,名为‘失传的宝物’。从2020年12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一系列在不断地更新,增加新的内容和产品。”马萧林向《少年会客厅》节目道出了河南博物院爆款文创产品的“出圈”密码。

“首先,我们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团队,拥有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挖掘河南博物院文物藏品的文化元素,通过提取传统文化的要素,跟文创产品结合起来。同时,我们也关照现代,特别是青少年对产品的喜爱,把现代文化元素嵌入文创之中,跟高校、科技企业、设计团队进行合作,设计出新的产品。最后,我们也有比较好的渠道,通过河南博物院这个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向外推送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的设计团队、平台合作与宣发渠道固然重要,其背后还有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上引起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青少年对其产生的兴趣与喜爱。马萧林表示,“这是这些年来的趋势,说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需求和热情越来越高了。”

不仅如此,高考的报考志愿选择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等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马萧林提到,中央领导人发表的两次重要讲话都与考古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整个社会也对考古有高度关注,考古文博系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在马萧林看来,学考古、文博和历史等专业,在未来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这也说明,中华文明的探源、继承与发扬工作也将后继有人,中华文明的大树也将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青年一代的推动下叶茂根深。


中国日报社《少年会客厅》节目第二季第2期“Z世代探源中华文明”走进河南博物院录制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中国日报社《少年会客厅》第二季第2期——“Z世代探源中华文明”特邀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作为节目顾问,邀请来自美国、法国和中国的Z世代参观河南博物院,感受中华文明的灿烂和博深,用Z世代的智慧与创造,让文物焕发新的生机与力量,追寻属于人类文明的共同答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