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呼唤“灵魂”和“筋骨”
吕志雄 发布日期:2020-02-04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复制贾湖骨笛,让八千年前的声音回响在当下的舞台;第二届中国科普科幻电影周(展)1月12日在商丘开幕;2019年以来,“抖音”上来自河南的视频数量居全国34个省份首位……这两天的几则新闻,都是河南文化大步前进的跫音。

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如何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是我省一直在探索的课题。华夏古乐团首任团长李宏曾提出“活化”概念,她说,河南博物院的音乐文物丰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音乐文化链条,最有条件“活化”。第二届中国科普科幻电影周(展)开幕前夕,记者采访了刚刚获得第30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高荣誉奖项终身成就奖的河南科幻作家王晋康,他说:“科幻文学的发展从短篇、长篇畅销书,再到科幻电影、下游产品,虽然我们现在还处于第三个阶段,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两位都是就其熟悉领域提出文化发展的构想,恰好描画出河南文化发展的“两翼”:赋予文化当代价值,推进文化产业化发展。

传统文化要“活化”,即赋予文化以当代价值,这是任何文化形式卓立于世的“灵魂”。那个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的贾湖骨笛摆在博物馆里,能给人带来的只是一声惊叹。只有让复制的贾湖骨笛演奏出乐曲,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样的,西峡恐龙化石发现地成为王晋康笔下“类人工厂”的所在地,就带给读者饱含历史纵深感的艺术感受,也就多了一份当代意义。河南文化遗存成为“抖音”上视频的元素,也增添了这些文化遗存的当代价值。总而言之,古老的文化要“活化”,当代的文化要发展,就要赋予其当代价值的“灵魂”,或让其成为今人审美的景观,或让其成为慰藉心灵的星空,或让其成为激发人们奋斗精神的号角,或让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力量的源泉。

文化要发展,产业是其“筋骨”,筋骨强,则能行稳致远。例如,王晋康的科幻小说已成为一座有待开发的影视“富矿”,想象一下,这个“富矿”要开发了,能创作多少影视作品,又能衍生出多少游戏、玩具等下游产品。到开封去看看,古阙蒸霞、六河流翠、五湖连舳,宋文化因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发展演化成为当下开封的文化,成为开封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建业的文旅小镇去看看,不仅饮食文化在这里大放异彩,传统的戏曲、舞狮、舞龙、抛绣球等多种多样的民俗艺术也有一席之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整合文化资源,不断改革创新,赋予文化当代价值的“灵魂”、产业发展的“筋骨”,河南文化事业将越来越好,也将更好地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