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 保护传承好文化遗产,从中汲取文化的力量
发布日期:2020-12-18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文创

位于中原大地的河南,在中华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名都相望,文化厚积,数不尽的先贤生于斯、长于斯,也成就了中原大地广纳百川、辐射四海的文化特质。

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河南文博事业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河南博物院1927年创建于开封,是我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1961年随省会迁至郑州,现有藏品17万余件(套),大多数为珍贵文物,其中以青铜器、玉石器、陶瓷器、石刻造像等最具特色,是见证和体现华夏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脉络的重要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最好的见证,保护传承好文化遗产,从中汲取文化的力量,从而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河南文博界已工作多年,在他看来,博物馆典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等社会职能的发挥,本身就是一个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于传统文化转化和发展,博物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博物馆应保护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让文物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更全面的展示;要强化科研能力,为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相融相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民日报文创:河南博物院今年都有哪些重要的展览?

马萧林今年河南博物院大型重要的展览莫过于9月底主展馆抗震加固维修工程完成后,我们倾力推出的“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基本陈列和“明清河南”“国宝特展”“中原楚国青铜艺术”“院藏明清工艺”“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等专题陈列,这个系列展览是河南博物院陈列展览的主体,可谓我院的扛鼎之作。

其中“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展览整合河南地区丰厚的文物资源,以中原的建都历史为主线,中原文明发展历史为纲,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再现中原文化的悠久辉煌及影响力和辐射力。

此外“国宝特展”“楚国青铜艺术”“出彩中原”等专题陈列是对基本陈列的补充和延伸,以专题形式,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知识和技术,重点展示国宝和特色藏品。

人民日报文创:在网络时代,很多博物馆都在寻求各种新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传播、吸引年轻群体、文创开发等方面,河南博物院有什么样的举措呢?

马萧林网络时代,博物馆借助网络传播的力量跨越时空限制,以更多样的形式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更为深入广泛地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河南博物院也紧抓机遇,积极打造融媒体平台,在确保河南博物院网高效运转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强化宣传力度。院官方微博、微信的粉丝数量及移动终端APP下载量都达到了相当水平,推出的文物纪录片《中原藏珍》的社会关注度持续提升。

《中原藏珍》是一个集文物故事、立体展示、动画还原为一体的视频作品,每个视频很短,在2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聚焦展示文物原貌品相,辅以专家解读文物背后故事,很适合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随时随地近距离观赏和与文物“对话”。

在文创开发上,我们以“大文创”理念,创新开发模式,促进文创交流,建设智库平台,拓宽营销渠道。与40余家文创企业签订授权协议,共同开发500多款文创产品。以明星文物妇好鸮尊、彩陶双连壶、武则天金简等为主题开发了系列产品。

近期河南博物院以“失传的宝物”为主题的考古类盲盒产品成为网红,它有《传承》《史诗》《传说》等多款,通过当下流行的盲盒形式,将仿制的“珍奇宝藏”埋藏其中。为增强考古体验的真实感,我们对各个时期出土文物的特质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物制成“宝物”,并通过研究文物层土质的质感,尽可能接近“考古现场”的挖掘效果,让体验者利用内赠的迷你版考古工具,切实感受发现历史的瞬间。

人民日报文创:您觉得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手段,对文博领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马萧林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手段推动了文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文博领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文化的广泛传播各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河南博物院整合数字资源,推出博物馆云展览、虚拟博物馆和网上直播等,线上4部云展览,观看人数达3200多万。“云探国宝——沿黄九省区博物馆带你畅游历史长河”“博物馆在移动”“全国博物馆展览月河南博物院云直播”3次大型直播活动,直播总观看人次286万,总曝光量8568万。

今后,我们还将加大数字化服务供给,让优秀文化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将所蕴含的价值内容与数字技术的新形势新要素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博物馆职能的发挥在线下和线上融通发展,合力提升文化传播效应。

人民日报文创:在您担任河南博物院领导期间,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对于河南博物院未来的发展,您有怎样的打算和规划?

马萧林河南博物院已走过9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最想做的就是让这个有近百年传承的文物大馆,迸发活力,勇立行业潮头,改革创新,让社会公众愿意走进我们的文博天地,汲取文化的力量,与博物馆事业共同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尽一份心力。

未来,博物馆的高品质、精细化、体验式服务将成为河南博物院新的努力方向。我们将致力于以多元文化为视角,全方位解读文物、藏品,为公众呈现更有温度的展览;以文化需求为导向,增强文化体验,做有深度的社会教育;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深挖文物内涵,推有热度的文创产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营造参观氛围,创有高度的服务品质。

人民日报文创:河南博物院曾参加过“国家宝藏”栏目,当时推荐的馆藏珍品是妇好鸮尊、云纹铜禁、贾湖骨笛,除了上述三个珍品外,如果再让您推荐一件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您会推荐哪件藏品呢?

马萧林我想推荐的是四神云气图壁画。这幅壁画1986年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砀山西汉梁王墓的墓顶,长5.22米,宽3.23米。壁画上绘制了一条蜿蜒长达5米的巨龙,长舌卷一怪兽,昂首张口,疾驰云中;青龙腹部西侧绘一白虎,前足攀神树,后足踏彩云;青龙腹部东侧绘一朱雀,身材修长,口衔龙角;龙口中的怪兽为鸟头、蛇身、鱼尾。

四神云气图壁画

这幅壁画运用了红、白、黑、绿四色装饰,这些颜料均取自自然,红色为朱砂,白色为云母,绿色为孔雀石,黑色为朱砂加等量孔雀石。这幅四神云气图代表着汉代大气磅礴、灵动浪漫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反映出了汉代的社会现象和思想理念。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