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丨全国政协委员马萧林:增加经费 规范制度 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大河网记者 莫韶华 发布日期:2021-03-08 信息来源:大河网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我国文物资源丰富,据统计,有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35.6万余处,且多处于荒郊野外、人迹罕至,田野文物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如何保护呢?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参加全国两会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现状】缺管理、经费少、科技含量低 文物保护员问题多

据介绍,近年来,为妥善解决文物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与力量不足的矛盾,一些地区率先探索,建立文物保护员制度,并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措施办法。

比如,山西出台《文物保护员管理办法》,为未设立保护机构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聘请文物保护员。

河南、湖北为加强文物保护员管理,建立了登记备案制度。其中,郑州、洛阳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文物保护员巡查补贴。

北京实施文物安全监督员“千人上岗工程”。

陕西2018年、2019年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员的巡查补贴。

据马萧林介绍,虽然各地积极行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文物保护员多为当地中老年村民,很多人无法正常使用相机、记录仪等;各地普遍对文物保护员缺乏有效管理和组织业务培训,影响其作用发挥;各地文保经费有的来源省级文物部门,也有是县乡财政,很多经济落后地区的保障难度更大。”

【建议】解决薪酬、定期培训、树立标兵 让制度更规范

因此,马萧林建议各地应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员制度,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确保无专门管理机构或力量不足的不可移动文物专人巡查看护。将文物保护员作为公益性岗位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经费列入财政,解决报酬问题。

其次,要明确文物保护员工作标准和责任要求,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能力和素养,将文物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对表现突出的文物保护员,加大宣传表彰力度。

【建议】增加经费、开展红色旅游和文物认养 加强低级别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据马萧林调研了解,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3.6万多处,其中低级别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占据大多数。

目前,就国家层面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资金支持政策而言,覆盖全国重点,省级及省级以下仅限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整体陈列展示,并不包括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等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

同时,基层经费有限,革命文物保护经费存在总体不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

马萧林建议加大低级别革命文物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甚至专项列支。

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进行资源整合打包。或采取以重点文物为中心,吸收周边低级别文物为一体的方式,实现保护资金的全覆盖。

将革命文物与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联系,联合各部门加大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展示、弘扬的支持力度。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利用,借鉴文物认养等方式,拓宽低级别革命文物保护的资金来源。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