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全国政协委员马萧林:加强红色水利遗产保护利用
“学习强国”记者 陈远丁 发布日期:2022-03-10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

“学习强国”北京3月9日电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接受“学习强国”专访时介绍,如何更好地对文物进行保护、利用一直是他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次全国两会上他将提交加强红色水利遗产保护利用等提案。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曾带领人民在原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等区域建设了一系列水利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修了大量水利水电设施,如红旗渠、三门峡水利枢纽、青铜峡拦河大坝等。这些红色水利遗产不仅在当时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承载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赓续红色血脉,增强精神力量的实物见证和生动教材。保护和展示这些红色水利遗产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

马萧林表示,目前,红色水利遗产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还比较少。在各省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中仅有86处,占公布名录的0.5%,只有红旗渠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地在保护实践中往往面临认识不足、难于利用、精神弘扬不足等问题,如不少水利工程设施仍在延续原有功能,一些地方仅从经济生产角度评价,忽视其遗产价值和历史意义,加之法律定位不明,保护工作缺乏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

为此,马萧林建议:首先,强化制度建设,夯实保护基础。进行顶层设计,出台相应的保障制度,包括编制相应的红色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制定分类体系、认定程序与标准和管理办法;其次,深化科学研究,加强整体保护。整合文物、水利、历史、档案等方面研究力量,加强水利发展史相关实物、文献、档案、史料、口述史的抢救、征集与研究,深入挖掘水利遗产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最后,要推进活化利用,强化教育功能。促进融合发展,广泛社会参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