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专家课堂”再上一堂好课
图文:豆晓宇 发布日期:2021-01-21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专家课堂现场


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原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文物鉴宝专家刘昱午板书“保”尊铭文


刘昱午老师对46字铭文内容进行分析讲解



“保”尊(西周)


“保”尊铭文拓片

1月20日下午,“河南博物院专家课堂”再度开启,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原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文物鉴宝专家刘昱午老师为部分职工又上了一堂好课——《保尊铭文释读》。

“保”尊,出土于河南洛阳,西周早期文物,是古代盛酒的礼器。内铸有铭文46字,大意是说,周王命令保逮获殷和东国的五个诸侯,废亡了包括残殷在内的六国,王对“保”进行嘉勉和赏赐,“保”铸此尊用作父癸(音鬼)宗庙祭器。二月既望,正值周王举行大型祭祀,四方诸侯会合助祭。“保”做了这件礼器用来祭祀其父亲。这件珍贵的青铜器为我们研究西周初年营建洛邑以及各民族的文化融合提供了难得的文字资料。

刘昱午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保”尊这件文物的基本情况及铭文内容;其次,以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为角度,选取其铭文中重点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汉字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字形、字义进行了细致的解析。汉字字形藏理、字音通意、行美旨远。刘昱午老师在课堂上一笔一划,将46字的铭文以金文的形态呈现在大家眼前,复杂的金文在刘老师的笔下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一瞬间,汉字的美因刘昱午老师的板书而生动起来,而这种“生动”源于老专家对专业的无尽执着。

这堂“生动”的好课,不仅让大家重新温习了文物的专业知识,还学习了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有趣的变化和丰富的故事。课后,大家感叹道,在习惯了PPT教学的时代,原来板书依然有无穷的魅力;在多样化、碎片化的学习时代,更要专著于自己学术研究的初心。

河南博物院“专家课堂”在2019年开启,举办“专家课堂”是希望退休老专家们能充分发挥政治、经验和威望优势,继续发挥余热,对新一代文博人的成长及文博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