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展
文图:李燕 发布日期:2019-06-03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图:赵树岭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豫见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开幕式现场

神奇的赵庄魔术、铿锵的中原大鼓、火红的孟津剪纸、精美的汴绣、古朴的淮阳泥泥狗、香喷喷的花生糕……6月1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博物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豫见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开幕,多种动态的和静态的非遗项目在河南博物院广场和东配楼二楼集中展示,人们在浓郁的中国传统节日气氛中感受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中华根脉在这里悄然传承。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建伟,副巡视员闫敬彩,博物院党委书记万捷、院长马萧林,财政厅科技文化处处长张建社,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张松涛,省非遗中心主任裴景岭,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吴亚明等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万捷主持。

广场上丰富多彩的非遗产品可看可买、可吃可玩,乐坏了随大人前来的好奇的孩子们。当天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贴心的主办方还特意精选了中原大鼓、赵庄魔术、张氏经络收放疗法、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宋室风筝、孟津剪纸、牡丹画、竹编、绞胎瓷、香包、泥塑、烙画、方城石猴、面塑、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麦秆剪贴、糖画、吹糖人、花生糕等方便孩子理解、适合互动体验的项目,孩子们在快乐中体验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静态展览部分在河南博物院东配楼二楼展厅展出,“追梦”“耕耘”“收获”三个主题板块的展览各具特色,抒发了中原儿女心情梦想、奋力逐梦的昂扬斗志,深受群众欢迎。

“追梦”板块精选了“不忘初心·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剪纸大赛”的部分获奖作品。作者中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既有国家级、省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也有高校的美术专业师生以及民间剪纸爱好者。作品内容丰富,技法多样,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等方面反映了中原风土人情,多角度展现了出彩河南。作品内容丰富,技法多样,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等方面反映了中原风土人情,多角度展现了出彩河南,这其中,一幅长8米、高2.2米的《开国大典》剪纸尤为引人注目。

“耕耘”板块主要展示舞阳、汝南两地农民画作品。该板块主要分为脱贫攻坚、“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民俗风情这三个主要部分进行展示,这些作品构图丰富饱满,色彩强烈高亢,展现了近年来我省新农村发展变化的生动图景,描绘出干群一起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动人场景,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活气息。

“收获”板块聚焦“非遗助力扶贫攻坚”和“创新融入当代生活”这两个主题。“非遗助力扶贫攻坚”主题将乐器制作助力兰考脱贫、淮阳“非遗手艺”助力精准扶贫等优秀实践案例引入场景之中,不仅展出了兰考所产古琴、古筝、琵琶、柳琴、阮等精品乐器及泥泥狗、布老虎这两大淮阳传统美术代表项目,更有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艺术家现场演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州筝派的传统曲目。而“创新融入当代生活”主题则汇集了我省钧瓷、汝瓷、登封窑瓷、绞胎瓷等项目的茶生活用品和我省省级非遗项目临颍木雕,四个瓷种的10名国家级传承人和18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都参与了此次展示,“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的非遗保护理念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三大板块之外,此次还专门设置了“走过春夏秋冬”“福运绵长”“张灯结彩”三个场景装饰。“走过春夏秋冬”中一套二十四节气剪纸展现了中原百姓在不同节气里生产生活的场景;蕴含福气满满、瓜瓞绵绵美好寓意的金瓜香包组成“70”字样,辅以雍容华贵、端庄富丽的汴绣牡丹图组成的“福运绵长”,表达了广大非遗传承人和保护工作者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兼具庄重华贵与生动活泼于一体的汴京灯笼张的灯笼,寄托着中原儿女对祖国明天的美好祝福。

本次展览名家精品多、内容丰富,杨志、任星航、朱文立、孟玉松、李景洲、柴战柱、王素花、郭太运、王国庆、张俊涛等十多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及大国工匠作品都参加了此次展览,每件展品都代表着所属项目的高水准,充分体现了制作者技艺之精妙、创意之独特。

据悉,文化报,河南日报,河南卫视,河南电台,今日头条,新浪等20余家媒体现场报道,凤凰网,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同步在广电云平台、央视移动网、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四家平台直播,截止目前,线上直播访问量达20余万人次。本次展览的静态展览部分将持续至6月9日,期间免费对公众开放。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