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河南博物院揭牌
文:社会教育部 图:胡玲娣 发布日期:2023-03-27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科协副主席、一级巡视员房卫平(左)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右)同时揭牌


3月24日,河南博物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年)揭牌仪式在院社会教育体验厅举行,河南省科协副主席、一级巡视员房卫平,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党委副书记丁福利,河南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马玉宝等出席揭牌仪式。

丁福利在致辞中介绍,河南博物院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和“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多年来深入践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履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文化自信自强,依托一流的科普场馆及科普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科普品牌战略,先后培育形成一系列集多元化、分众化、菜单化、数字化、云课程、云传播为一体的线上与线下“双线”特色教育品牌,让博物馆科普教育服务在新时代更加生动鲜活、入心入脑。他表示,河南博物院将珍惜“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房卫平在讲话中指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中国科协组织评审,是各级各类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中含金量最高的称号,是从事公共科普服务各类单位的最高荣誉。河南博物院获得此称号实至名归,多年来依托独特的科普资源和教育平台,在科普经费投入、场馆功能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科普品牌打造、科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立标准、树标杆。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大科普理念、构筑大科普格局,充分整合资源,发挥阵地优势,借助“双减”契机,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国家创新高地和现代化河南建设增光添彩。

马萧林与房卫平共同揭牌。马萧林表示,河南博物院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不断推进新时代科普模式转型升级,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一如既往服务好国家战略与河南高质量发展。


【链接】

中国科协开展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机制为每四年考核命名一次。河南博物院于1999年入选首届“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此后连续入选。其中2021-2025年度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从开放接待、主题日科普活动、特色科普活动、科普教育队伍、获命名情况等10大类35项指标进行创建考核。经过严格的推荐、初评、终评、公示等环节,河南博物院凭借独特的场馆优势和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线上线下“双线”特色教育品牌和分众化的科普主题日教育活动成功入选。


连锁历史教室流动科普教育展览巡回举办、影响力广


特约讲解科普品牌彰显活力


中原国学讲坛构建全众化科普惠民体系


多元化志愿服务构筑大科普格局

河南博物院是中原腹地文物收藏、保护、研究与展示中心,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和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设有5G、VR、AR等智慧化互动科普教育设施,“连锁历史教室”“特约讲解”“中原国学讲坛”“暑期少儿活动节”“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志愿服务”“传统文化育苗工程”“华夏古乐”“中原藏珍”等一系列“双线”特色教育品牌。近三年,接待国内外观众327万余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123万余人次;举办各类展览50余个;讲解近2.8万批;提供志愿者公益科普服务3.9万余小时;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活动3100余场;“云”教育服务覆盖达1.27亿人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信息化工作优秀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河南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科普教育基地”等20余项国家、省部、地厅级科普有关荣誉称号。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