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萧林
发布日期:2019-09-03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马萧林,男,汉族,河南尉氏人,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考古系研究生毕业,哲学博士,研究馆员。曾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现任河南博物院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原文物》《河南博物院院刊》主编。美国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河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动物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博物馆学会会长、河南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研究方向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动物考古及中国文明起源、国家起源研究。主持或参加10多项考古调查和发掘项目,取得多项重大考古发现,建成国内领先的动物考古实验室及现生动物骨骼标本库、数据库。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出版著作10多部(含主编、译著),发表论文7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成果奖励7项。在郑州主持举办3次动物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荣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原文化名家领军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等荣誉称号。

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郑郑韩故城制骨作坊出土骨料的整理与研究(19BKG040)。

2、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博物院藏春秋时期郑国、楚国、卫国青铜器组群研究( 2018BKG001 )。

3、 国家文物局科研项目: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验收规范(2018-172)。

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综合研究(12&ZD196)动物考古子课题。

5、 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重大专项:动物骨骼遗存科学标本库及共享平台研发(文物博函[2012]1453号)。

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动物考古子课题。

7、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商周制骨手工业考古研究(2007BKG001)。

8、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动物骨骼表面风化的民族学考察(教外司留[2007]1108号)。

9、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东周制骨手工业考古研究(国人厅发[2007]170)号)。

10、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卢斯基金:中国伊洛河流域手工业生产中心的生业经济。

主要学术成果

1、《考古遗址出土贝类鉴定指南》(合著),科学出版社,2021年6月。

2、《动物考古》第3辑(主编),文物出版社,2019年12月。

3、《动物考古》第2辑(主编),文物出版社,2014年。

4、《哺乳动物骨骼和牙齿鉴定方法指南》(合译),科学出版社,2012年。

5、《灵宝西坡墓地》(合著),文物出版社,2010年。

6、《动物考古》第1辑(主编),文物出版社,2010年。

7、《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测量指南》(合译),科学出版社,2007年。

8、Emergent Social Complexity in the Yangshao Culture:Analyses of Settlement Patterns and Faunal Remains from Lingbao,Western Henan,China. BAR International Series 1453, Hadrian Books Ltd, England. 2005.

9、仰韶文化“陶鹰鼎”的定名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原文物》2022年6期。

10、河南地区仰韶文化庙底沟期遗存的发现与研究,《中原文物》2021年5期。

11、仰韶文化中期的聚落与社会——灵宝西坡遗址微观分析,《中原文物》2020年6期。

12、博物馆分层化服务与精细化管理,《博物馆管理》2020年2期。

13、数字化时代博物馆的信息共享与文化传播,《河南博物院院刊》2019年1期。

14、灵宝西坡墓地再分析,《考古与文物》2019年5期。

15、灵宝西坡出土朱砂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原文物》2019年6期。

16、河南灵宝西坡墓地的多学科考古实践与探索,《历史文物》2018年5期。

17、近十年中国骨器研究综述,《中原文物》2018年2期。

18、河南灵宝三件馆藏玉钺的年代及相关问题,《中原文物》2017年6期。

19、Health Status and Burial Status in Early China(co-author). In Bones of Complexity: Bioarchaeological Cases Studies of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Skeletal Biology. Edited by Haagen D. Klaus, Amanda R. Harvey, and Mark N. Cohen.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2017.

20、 The Zooarchaeology of Neolithic China(co-author).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Zooarchaeology. Edited by Umberto Albarella, Mauro Rizzitto, Hannah Russ, Kim Vickers, and Sarah Viner-Danie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6.

21、三门峡李家窑遗址出土骨料研究,《文物》2015年6期。

22、灵宝西坡墓地复原研究,《仰韶和她的时代》,文物出版社,2014年。

23、 Combining Odontochronology, Tooth Wear Assessment, and Linear Enamel Hypoplasia (LEH) Recording to Assess Pig Domestication in Neolithic Henan, China(co-auth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2014.

24、Yangshao Oral Health From West to East: Effects of Increasing Complexity and Contacts with Neighbors(co-author). In Bioarchaeology of East Asia: Movement, Contact, Health. Edited by Kate Pechenkina and Marc Oxenham,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P288-322,2013.

25、Trajectories of health in early farming communities of East Asia(co-author). In: Bioarchaeology of East Asia: Movement, contact, health. Edited by Kate Pechenkina and Marc Oxenham,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P444-481,2013.

26、中国史前家猪驯养问题的牙齿年表法研究,《华夏考古》2012年4期。

27、A pilot study in odontochronology for the pig domestication question in nor-central China(co-auth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 2011.

28、关于中国骨器研究的几个问题,《华夏考古》2010年2期。

29、周原遗址齐家制玦作坊出土动物骨骼研究报告,《周原》,科学出版社,2010年。

30、中国古代群体性葬猪现象研究新视角:现代野猪群组研究的启示,《动物考古》第1辑,文物出版社,2010年。

31、寻找中原文明起源的线索:河南灵宝西坡遗址考古发掘亲历记,《寻根》2010年5期。

32、大型建筑、中心聚落与社会整合:仰韶文化中心聚落的出现与嬗变,《东方考古》第7期,科学出版社,2010年。

33、河南灵宝西坡出土玉器浅论,《玉文化论丛2》,文物出版社,2009年。

34、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墓地2005年发掘简报,《考古》2008年1期。

35、 灵宝西坡遗址的肉食消费模式:骨骼部位发现率、表面痕迹及破碎度,《华夏考古》2008年4期。

36、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动物群及相关问题,《中原文物》2007年4期。

37、灵宝西坡遗址家猪的年龄结构及相关问题,《华夏考古》2007年1期。

38、河南灵宝西坡遗址2006年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期大型墓葬,《考古》2007年2期。

39、灵宝西坡仰韶文化墓地出土玉器初步研究,《中原文物》2006年2期。

40、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仰韶文化中期墓地与壕沟,《2005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6年。

41、 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发现一座仰韶文化中期特大房址》,《考古》2005年3期。

42、灵宝西坡遗址动物骨骼的收集与整理,《华夏考古》2004年3期。

43、Pig Husbandry Strategies in An Emergent Complex Society in Central China, in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Bulletin 24. 2004.

44、当代考古学理论的多样化及其问题,《华夏考古》2002年3期。

45、河南灵宝铸鼎塬及其周围考古调查报告,《华夏考古》1999年3期。

46、武安赵窑仰韶文化遗存分析,《青年考古学家》,1997年。

47、大学博物馆刍议,《博物馆研究》1992年1期。

48、架起博物馆学与心理学的桥梁——博物馆心理学之管见,《中原文物》1991年2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