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粮票是在看温铁军教授视频,建国初期,刚刚开始进入工业化,朝鲜战争,苏联大量向中国转移工业生产设备体系,开始的时候,大量的动员青壮年农民进城,导致城市粮食需求大幅度上涨,农村的剩余根本不够供给的,每个农民的人均粮食消费是市民的3倍以上。干过活才知道,我们现在大家吃粮食很少了,当年壮劳力,一天要吃三斤粮食。城市平均消费七两,突然增加了成倍的城市粮食消费,怎么解决通过?研究来研究去,提出了八种方案,最后没有办法,才选择了统购统销。统购统销之后,那接着的问题就是农民分散,找谁不找谁?于是乎就发动合作化啊,掀起合作社的高潮,基本上在全国完成合作社建设了,交易的那个对象不再是单个农户,而是合作社了。这个体系告诉大家,它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建设的过程,一步一步的走来。老人们最微观的感触就是:以前生活物资紧张凭票购买,现在物阜民丰安居乐业,粮票或者说票证时代是人们回忆的具象载体。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历史书上的每一页都是几代人身上的一座大山和里程碑,百年后,我们也就成了其中一页,当然,那时候看历史书的不是我们,但……那不是我们吗?


历史回响 忆苦思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