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埃弗巴赫(生于1931年)
腐蚀版画,63.5×51厘米
阿博特会堂美术馆,莱克兰艺术信托基金会,肯德尔,坎布里亚,英国阿博特府美术馆
弗兰克•埃弗巴赫艺术涉猎很广,包括雕像及肖像画。他定居伦敦,从那里的街道和建筑上获得创作灵感。埃弗巴赫的肖像画表现了20世纪许多人的焦虑和痛苦状态。他的作品用笔浓重,带有一种痛苦的深沉,流露着绝望压抑的感觉,并围绕着某些特定主题不断重复,加以深化,为了达到艺术家为人类生活状况作实录的目地而不断创作,再创作,仿佛欲罢不能。画家的家人在纳粹迫害中不幸遇难,他在孩提时代为逃避纳粹的迫害而逃至英国,因此他的作品散发着深刻的破坏性本能,但也宣扬着悲悯和人的尊严。
在很长一段岁月里,埃弗巴赫保持着每周为他的朋友大卫•兰多创作一幅肖像的惯例,而且各种材料均可。由此得来的一系列作品成就了表现人物特性的特别尝试。这不仅仅体现在绘画对象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外貌,更突出的是对绘画对象在不同心境下的状态作出了的广泛探索。
大卫•兰多是一名称职的心脏科医生,在意大利北部的帕维亚工作。然而在1977年,他的职业生涯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到牛津大学学习印刷和版画复制。大卫•兰多在财务上的成功使他可以为《印刷季刊》和《现代印刷人》这两个学术期刊提供赞助。而这也使他得以收集一些个性迥异的藏品。就像他在谈到自己的收藏欲时所说的那样,“自从我十五六岁买了一幅德国版画后,就再也没有停止收藏。”。他在那以后购买了(偶尔也出售一些)种类繁多的艺术品,囊括从文艺复兴的油画到现当代绘画,也有威尼斯产的玻璃制品。如他所言,他收藏“纯粹是为了高兴”。由弗兰克•埃弗巴赫所作的这组油画、素描、版画系列最初始于兰多联系埃弗巴赫为牛津伍斯特学院作一幅阿萨•布雷格斯的肖像画。兰多称:“我认为他是当今最伟大的画家,所以给他写了这封信。”。这件事后来虽然没谈成,但兰多转而询问埃弗巴赫是否可以为自己画像。后来兰多回忆说:“埃弗巴赫回答,如果我能够守信,周五赶到他的画室的话,他就同意。结果是,我连续24年,每周五都去他的画室里‘坐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