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的人种与部族
     发布时间:2014-01-02

中非地区的主要居民是黑色人种,多从事农耕和游牧。他们有着黑色或者褐色的皮肤,轮廓分明的脸庞、卷曲的黑发、深沉的黑眸、丰厚的嘴唇和宽大的鼻孔。这是热带非洲独特的阳光、湿度等气候环境所致。宽大的鼻孔有利于散热;深色的皮肤可以抵御紫外线的渗透。由于地域、宗教、语言和传统的不同,中非地区形成了数以千计的部族。

酋长与国王

黑非洲传统部族国家的社会组织结构由家族——村社(部落)——王国构成。酋长和国王,在社会等级的金字塔上仅次于神灵和祖先。他们掌握着自然的奥秘、人畜和五谷的兴旺,一人牵系全族的命运。

14-18世纪,在非洲中部刚果河流域一带,相继出现了刚果王国、库巴王国和达隆帝国。15世纪,刚果王国成为刚果河流域最强大的王国,也是非洲在铁器时代的锄耕农业文明的代表,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马赛族(Masaï)

马赛人是当今最著名的非洲游牧民族之一,人口将近100万,主要分布于肯尼亚南部及坦桑尼亚北部的热带草原地区。如今的马赛人一方面仍然坚持着传统的游牧生活,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当地的旅游业中。

胡图族(Hutu)与图西族(Tutsi)

胡图族与图西族主要聚居于卢旺达和布隆迪,是两国最大的族群。根统计,84%的卢旺达人以及85%的布隆迪人属胡图族。胡图族与图西族十分相近,他们的语言、体格和文化都没有大的区别,其差异主要在于社会阶级。图西人为统治阶层,胡图族为一般为下层穷人。两族间就曾发生过多次较大的武装冲突。其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胡图族人用砍刀、木棍、锄头等对图西族以及主张民族和解的本族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造成了近100万的图西人被杀。

孟格别图族(Mangbetu)

孟格别图人也称为芒贝图人(Monbuttu),是指住在刚果(金)东北阿赞德人(Azande)地区以南的中非诸民族。他们占领了原俾格米人的地盘,后来又吸收了大批东苏丹人和班图人,因此,成了若干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的民族集团。以锄耕农业为生,亦捕鱼、狩猎、采集和养牛。普遍实行一夫多妻制,家畜是实物聘礼的一部分。他们的艺术,特别是建筑、制陶和雕刻的惊人技巧,给早期旅行者深刻的印象。现代孟格别图人仍以精心雕制的小刀、木制盛蜜容器、雕像、乐器和罐瓶引起艺术家的注意。

吴班迪族(Ngbandi)

吴班迪人也被称为摩格旺迪人(Mogwandi),居住在中非共和国南部和刚果(金)北部乌班吉(Ubangi)河上游一带。传统上,男子负责狩猎、捕鱼和清理土地耕作,女子则负责采集野生食物、锄草、种植和收割。随着货币经济的成长,乡间健壮男女为寻找工作而往城市移居的情形也越来越普遍。恩格班迪人曾是著名的战士,其工匠所制造的刀、矛品质精良,曾与许多邻族交易,如今则是非洲艺品收藏家眼中的珍品。

班达族群(Banda)

班达人(Banda)是中部非洲跨界民族,主要聚居于中非共和国,约162万人(2002年),还分布在刚果(金)北部(82万)、苏丹东南部和刚果(布)北部,可分林达人、莫诺人、雅克拉人、比里人、本戈人等支系。他们采用父系继承制度,居住在家舍分散的小村落中,由部落头目统治,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木薯、花生和甘薯等,兼事少量畜牧或渔业。

巴亚族(Gbaya)

居住在中非共和国西南部、喀麦隆中东部、刚果(布)北部、刚果(金)西北部,其人数在20世纪末约为82万,同其近邻班达人(Banda)和吴班迪人(Ngbandi)所操语言亲属关系较近。巴亚人奉行父系遗传制,传统上没有国家组织。过去,军事酋长只在危难之时才被选出,事后即被解除权力。巴亚人的村长负责仲裁民间纠纷,是一名象征性的领袖。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