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世纪上半叶开始流行的旗袍是在参考古代袍服、旗人女服和西方服装的基础上设计并形成的一种新型女性服装,它既包含有传统的中国元素,又吸收了西方的设计理念,被称作“中国礼服”(Chinese dress)。
这种旗袍最初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穿在倒大袖短袄的外面。后将长马甲与短袄合二为一,成为旗袍的雏形。
20年代初的上海等地出现了身着旗袍的汉族女性。据当时媒体报道,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先锋。
大红绸地彩绣折枝菊花纹旗服
晚清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此件为满族女性穿着的氅衣,斜襟、立领,腋下两边开禊并饰以如意云头。面料为大红色江绸,刺绣较大折枝形的菊花,菊花多姿多彩,花间蝴蝶飞舞,十分生动。衣的边缘也加有彩绣菊花蝴蝶纹的边饰,美观和谐。
红色团花绸旗服
晚清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此件为旗女所穿之服,以大红色暗花江绸为面料,立领,斜襟,腋下两边开禊,开禊处饰以如意云头。领、襟、下摆缘以及开禊处用黑绸贴边并加饰刺绣花蝶纹,袖口处加饰白地彩绣花蝶纹袖头,并加缀绦带,略显繁复,但精致美丽。
花蝶纹暗花缎袄
清末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清代汉族女性常见的装束是上袄下裙。
此件短袄以暗花缎为主要面料,牡丹花和蝴蝶图案。立领、斜襟,衣身平直宽大,为晚清妇女常见的服装款式。并且注重边饰,在领、襟、袖缘和下摆处镶贴有黑色素缎宽边和菊花、牡丹蝴蝶纹机织花边。
暗花绸地彩绣花卉纹马面裙
清末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此条裙为清代栏杆马面裙,蓝绿色暗花绸为面料,平纹组织为地,绞纱组织起花。裙门、裙摆均镶黑缎和白底蓝花绦带,以黑缎条纹栏杆代替裙褶。裙门下部满地彩绣牡丹花蝶纹样,裙摆散点绣小折枝花卉纹。裙腰为白色棉布,并钉有扣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