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中国人的重要发明,对世界物质文明有重大贡献。根据现有资料,最早的原始瓷器发现于距今4000多年的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遗址中。汉至隋唐是中国瓷器的成熟期,瓷器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低温铅釉陶的发明,是汉代陶瓷工艺的一个重大成就。南北朝时期,在白瓷上开始施以彩釉,直接导致了唐代三彩器的出现。
白釉绿彩三系瓷罐
北齐(550-577年)
河南省安阳市洪河屯范粹墓出土
高12.5、口径4.6、腹围38厘米
白釉绿彩三系罐说明:范粹墓出土的白釉瓷器,胎白而坚,釉薄而透明,已初步具备了白瓷的特征。其中的白釉三系瓷罐在乳白色透明釉上施绿釉,这一工艺开唐三彩之先河。
【唐三彩与巩义黄冶三彩窑】
说明:唐三彩是以白色高岭土或红色粘土作胎素烧,然后施以含有铁、铜、钴、锰等不同呈色剂的彩釉,再次入窑焙烧而成的一种铅釉陶器。烧制过程中,各种色釉流动浸润,呈现出绚丽斑斓的艺术效果。河南巩义黄冶窑是唐代烧制三彩器的重要窑址之一。
三彩罐
唐代
高12.1、口径10.5厘米
三彩带盖罐
唐代
高24厘米
三彩贴花小柜
唐代
河南洛阳出土
高17.2、长20、宽16.6厘米
三彩人物凤首壶
唐代
1965年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塔湾村出土
高32.5、底长10、宽9厘米
【白瓷】
唐代瓷器素有“南青北白”之说,这反映了当时南、北方瓷器的主要特点。白瓷产生于北齐,由北方青瓷演变而来,隋唐臻于成熟。河南安阳、巩义、登封等多处瓷窑烧制出了许多胎质细腻、釉色透亮、洁白如玉的白瓷精品。唐代白瓷的成熟为以后彩瓷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青釉环形鸡首瓷壶
隋代
新乡市博物馆移交
底径6.2、口径7.3、高25.2厘米
【花釉瓷】
花釉瓷是唐代出现的瓷器新品种,窑址在河南鲁山。这种瓷器一般在黑、褐、蓝等深色釉上饰以天蓝、月白等浅色斑点,经高温焙烧后产生窑变,形成块状彩斑,深浅相衬,格外醒目。花釉瓷为后世钧瓷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花釉瓷双系罐
唐代 征集 高15厘米,足径9.8,口径11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