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绽放别样风采

文图: 胡玲娣 文/图
编辑: 胡玲娣
发布日期: 2020-10-26
信息来源: 河南博物院

2020第七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我的黄河,我的家”——沿黄9省(自治区)博物馆文化文物IP衍生品设计联展

10月16-19日,由河南博物院集合黄河沿线9省(自治区)博物馆举办的文化文物IP衍生品设计联展——“我的黄河,我的家”参与了第七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这次联展也成为了今年博览会的一大亮点。

黃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是我国旅游文化资源富集的旅游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博物馆承载着沿黄地区人民的共同历史记忆,是集中反映和展示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窗口。

在本次展会中,黄河沿线9省(自治区)28家博物馆都共展出千余件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河南博物院的饕餮乳钉纹四方杯、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的西夏瓷盆栽冰箱贴、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面具眼罩、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妞团扇等在展出期间则赚足了游人的眼球,过往游客无不惊叹。在仅仅4天的展会交易里就取得了不菲的业绩。

如何让博物馆里“高冷”的文物活起来?

作为本次活动的发起方,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表示,“河南博物院文创2019年2月正式成立文创办,开发文创产品以往的授权开发、外包正式转为由我们自己掌握主控权,开展馆校合作、馆企合作,产品从简单仿制转入精心提取文物元素开发,精美的产品自然而然地受到了观众的认可。目前,河南博物院文创开发已基本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目的就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加强合作、共促发展。”马萧林强调,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共包含45家博物馆,其中28家本次带着文创产品到鹤壁参会,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博物馆优势,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加强合作、共促发展,实现黄河流域博物馆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说,河南博物院文创办“年龄”虽小,但“体量”庞大。截止目前,河南博物院共开发了近600款文创产品。在一年多的摸索中,宋华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经验:博物馆文创首先是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她认为,文创一定要有品牌输出,而且品牌一定要多,只有达到了一定体量,才能形成旗舰效应。“河南博物院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其实不仅镇馆之宝能做文创,就连小小的钱币一样能做文创。”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文创专委会即将成立,其职能是带动全省博物馆的文创发展,让文创产品在河南18个地市铺开,提高全省人民对文创的理解,然后带着与河南博物院合作的企业,去帮助其他地市博物馆开发文创。其次,做文创不能只看重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效益,传播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中华民族根与魂扎根在群众心中,让博物馆里文物不再“高冷”,方便观众把记忆带回家,才是做文创的初心。”

如何将博物馆藏品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好?

作为文创开发的“佼佼者”,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产业部主任赵慧认为,博物馆 IP 授权是把博物馆文化资源通过商业模式转变成消费者都能够接触到的产品,甚至在馆藏资源上进行跨界再创作,开发出形式多样并且符合消费者消费观念的相关衍生品。博物馆选择和提炼有代表性、故事性与生命力的文化元素,帮助企业将这些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设计,最后将文化元素及设计理念通过文创产品精美地表达与呈现给公众。这种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被证明是为最稳妥、最高效的双赢模式。

青海省博物馆文博馆员焦艳宏认为,文创产品是展览的附属品和延伸,青海省以展览为契机,深入挖掘馆藏文物资源,通过“跨界”与“融合”,在研发产品、打造IP、网络营销、跨界融合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与探索,与高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进行产、学、研为一体的研发模式,研发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同时将博物馆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通过文创产品来关注博物馆文化,以此收获社会和经济效益。

山东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胡岩认为,博物馆IP具有本身独特的优势。博物馆藏品的丰富性,保证了其在授权素材上的多元化,适用的行业和品类也更加广泛。同时,博物馆藏品在文化属性上都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授权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可更好激活馆藏文物资源存量,调动各方对文创产品研发的积极性,有效利用市场资源配置。胡岩提出,从文化资源到文化需求、到文化IP、再到文化产业,每一步都蕴藏着大学问、大胸怀与大智慧”,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首先应界定其公益属性,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借助IP授权进行跨界合作,不应受到体制机制的约束。

如何打造博物馆行业的“黄河文化共同体”?

“甘肃彩陶文化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近年来我馆坚持让创意延续文化,让文创融入生活,围绕传承和创新彩陶文化,推出了一系列以甘肃彩陶文化创意衍生品高达150余种。”甘肃博物馆文博馆员葛雅莉自豪的说。“我今天佩戴的丝巾、耳钉都是根据我们的镇馆之宝彩陶瓶研发的文创产品。”葛雅莉认为,文创产品开发一定要找准定位、形式多样、投放精准,在产品开发完成后,要精心策划,选择在合适的契机投放市场,在需求受众中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

宁夏盐池县博物馆作为县一级博物馆,近3年来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该馆副馆长张雨潇提出的“小物件里藏大黄河”发言令人印象深刻。她认为黄河文化为博物馆文创指引了新的方向。黄河文化使该馆原本对藏品的单一思路拓宽到了多元化民族融合等多个领域。类似于钥匙扣、书签类小物件文创,加入了黄河文化底蕴,并融合了地方经济、文化等元素,使观众在感官享受文创的同时,加强了文化启迪与精神振奋,让黄河文化以小见大,寓教于乐。

如何通过文创传承文化?

山西博物院副院长谢宾顺表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要以文化体验为核心,践行文创新理念。可通过艺术作品展示、学术讲座等体验方式,将传统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同时以“互联网+中华文明”为模式,打造智慧文创。对文物IP资源进行梳理,在研发以科技形式赋予产品新能量,让观众在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品味生活的文化意趣。

四川博物院党委书记王龙则以一组数据为例说明,当前文创产品购买力最强的群体为80、90后的年轻人居多。对于博物馆而言,文创产品除了文化元素的加持,还要有现代手段的表达;既要充分体现地方的文博特色,进一步提炼文物元素,又要做到传统与时尚,历史与现代的融合,这样的文创产品既不失文化品位,又不失市场前景。

黄河流域博物馆文创发展目前属于探索起步阶段,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扩大沿黄九省文化交流合作,打造博物馆行业的“黄河文化共同体”,实现黄河流域博物馆的共同发展,是黄河沿线9省(自治区)博物馆共同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