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万网友同时在线围观,大数据“数说”博物馆上直播掀起的文博热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20-03-10
信息来源: 腾讯大豫网

3月2日开始,沿黄九省区博物馆联盟携手腾讯开展“云探国宝”在线直播活动,三天,九场,共计530分钟的直播,吸引了1253万网友的围观。

1253万人同时在线看博物馆直播,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2019年故宫博物院全面共接待观众1929万人次,1253万人同时在线看直播与故宫博物院2019年全年客流量相差676万人。

1253万人参与直播,这个数据可以说比参与直播的九家博物馆全年参观人数的总和还要多。千万级参与人数,可以说明公众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巨大需求。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要讲好“黄河故事”。讲好黄河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此次沿黄九省区博物馆联盟在线直播活动正是牢牢把握“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做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植根文化基因,沿黄九省区博物馆走进直播间,以活灵活现的形式,让网友感受到文化的强大内生动力。

带着国宝上直播,博物馆各显其能

在三天的直播中,沿黄九省区九家博物馆展出的镇馆之宝数量达31件(套),其中不乏公众耳熟能详的器物。

参加直播的博物馆所展示的文物,在时间跨度上囊括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从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7500岁的“贾湖骨笛”,到明清时期的民族服饰与宗教造像,巨大的历史跨度为在线网友进行了一场中国历史文明的大科普。

在三天的直播中,不仅直播时段有1253万网友在线,每天直播过后另有286万网友回看博物馆直播视频。三天下来,博物馆直播的总参与人数达到1593万。

在直播过程中更是亮点频频,河南博物院的弹唱讲解、内蒙古博物院身着民族服装的讲解员、山东博物馆的中英双语直播都给观看网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上播的博物馆用尽浑身解数,为网友打造了一场互动式文化盛宴。

11.3万条评论,国宝也可以很有趣

在三天的直播中,网友共留下了11.3万多条评论。千万网友为自己喜欢的国宝打call,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还为其他网友进行文物知识科普。由于线上参观最大限度降低了对文物的损害,很多国宝真品都能无压力地展示在千万人面前。比如甘肃省博物馆就拿出了此前极少亮相的铜奔马“马踏飞燕”真品,内蒙古博物馆拿出了世界唯一的匈奴金王冠“鹰顶金冠饰”等。

不仅上播的文物各具特色,直播的方式也让网友更详尽的了解文物的精巧细节。比如山西青铜博物馆展示的“晋公盘”上的装饰物具有怎样的动态效果,在直播间通过讲解员的精彩讲解都为网友一一呈现。这种近乎于一对一的讲解,对比传统的博物馆参观模式,可以说具有革命性的变革。

在网友强势围观的同时,此次博物馆在线直播也得到了全国30个省份的150多家主流媒体聚焦报道,整体曝光量达到6814万次,巨大曝光度的背后,是公众对中国文化的强力认同。

年轻人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运用大数据分析,参与此次直播的主要人群为19-45岁的青年人群,占参与直播人群的74%。其中,26-35岁的参与人群占全部人群的34%。此次直播再次展现了青年人群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的认同与关注度。

根据大数据统计的结果来看,沿黄九省区博物馆直播河南网友对直播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山东、四川,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江苏、北京、湖北网友对于此次直播的关注也是排名靠前,可以说湖北网友宅家不宅心,坐看隔壁9省国宝直播大剧。

网友对博物馆直播的高度关注,说明了公众对博物馆走进直播间这一做法的认可,同时也是博物馆以“体验”为核心的展出方式的成功试水。沿黄九省区博物馆联盟结合线上直播新技术这座“桥梁”,开启了博物馆与公众新的交流渠道。这种新的观展方式,不仅解决当下受疫情的困扰,更为以后长期的博物馆线上互动打开了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