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古至今,爱玩都是儿童的天性。千百年来,陪伴过无数人童年时代的玩具,通过巧妙的设计和有趣的造型来赢得孩子们的欢心,并在被儿童玩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的启蒙作用。很多古代玩具以不同形式留存下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的经济、思想和文化面貌。

河南博物院收藏了一些玩具类文物。造型各异、童趣昂然。尤其是偃师寇店镇出土的一组精美的小型婆金铜动物俑,包括象、马、牛、麒麟等,制作精美,比例匀称、形态小巧、萌态可掬,一同出土的还有多件小型婆金器皿。东汉王符《潜夫论》中载:“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表明汉代已出现专供儿童玩要的玩偶类物件。所不同者,这一组动物小俑非泥陶而取材青铜,更遍施滚金,精工细作,极为罕见,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

背景
窖藏之谜
嬉戏寻古
乐在其中
彩虹
小型鎏金文物的发现

考古学中的窖藏,通常指的是一类坑状遗迹。其成因一般有二:一是举行祭祀或者礼仪活动的遗留,如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唐代窖藏;二是由于储备、战乱等原因,人们把财物临时埋到地下,后来却没有机会取出而留下,如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江苏盱眙南窑庄楚汉文物窖藏等。历史长河中,不知多少珍宝窖藏于地下,静等出土的那一刻。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唐代窖藏现场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唐代窖藏现场
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文物 1982年江苏盱眙南窑庄窖藏
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文物 1982年江苏盱眙南窑庄窖藏

1974年3月,洛阳偃师寇店偶然发现了一处古代窖藏。窖坑长、宽深均约0.5米,出土一件墓金带盖铜尊,尊腹内密集盛放小件墓金铜器及铜动物俑等48件,其中,小钫6件,象、牛、麒麟及椭圆形小壶各4件,鼎、灯、盘及器盖各3件,圆壶、马各2件,奔羊、鸠车、洗、鐎、斗、圆案、熏炉、甑、兽形水注、耳杯、镂孔器盖各1件。该窖藏位于洛阳汉魏故城遗址东南方向,两地相距约20公里,出土器物数量较多、收纳有序,更有两大特点:一是体型小巧,虽非一般实用器但制作精良,二是大多表面采用鎏金工艺,装饰华美。其中铜壶、铜盘、耳杯、熏炉等绝大多数器物与洛阳烧沟东汉墓出土器物相类,个别如三足盘等器物与洛阳偃师杏园村西晋墓的出土物有某些相似,综合推测本窖藏可能是东汉末至西晋初战乱时代理藏遗留,器物主人应为世家富户。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与洛阳汉魏故城遗址位置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与洛阳汉魏故城遗址位置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出土的鎏金双系铜壶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出土的鎏金双系铜壶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出土的鎏金铜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出土的鎏金铜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出土的鎏金带盖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出土的鎏金带盖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出土的鎏金铜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出土的鎏金铜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出土的鎏金耳杯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出土的鎏金耳杯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出土的鎏金带盘炉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出土的鎏金带盘炉
洛阳偃师寇店窖藏出土的鎏金带盘炉
陕西茂陵一号从葬坑出土的烫金竹节熏炉与铭文

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将金和水银合成半流体状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完全附着于器表,改变青铜器物的外观色泽,呈现出珍贵无比的黄金材质效果。从已出土的文物证实,在战国时期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汉书·外戚传》载“......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髤漆,切皆铜香(昌)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缸......”陕西茂陵一号从葬坑出土的鎏金竹节熏炉,炉盖外侧及圈足均刻有“......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卢(炉)一具”的铭文。这里“黄金涂”与“金黄涂”应是汉代对鎏金工艺的表述。

考古中发现的各类“玩具”

“玩具”一词,最早见子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记载:“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逍遥巾、四时玩具、沙戏儿。”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古代玩具制品历史更为悠久,其起源线索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后因时代、地域、材质、制作工艺等不同,古代玩具呈现出艺术的多样性、时代特点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鸟形骨雕
鸟形骨雕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彩陶响球
彩陶响球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陶陀螺
陶陀螺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错银十八面铜骰子
错银十八面铜骰子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六博陶俑
六博陶俑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铜鸠车
铜鸠车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白釉瓷围棋盘
白釉瓷围棋盘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绿玻璃小瓶
绿玻璃小瓶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青瓷鸟形哨
青瓷鸟形哨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三彩童子愧戏枕
三彩童子愧戏枕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铁投壶
铁投壶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蹴鞠纹铜镜
蹴鞠纹铜镜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浮雕童子锤丸图石板
浮雕童子锤丸图石板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童子骑竹马纹瓷枕
童子骑竹马纹瓷枕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非遗”中的儿时玩具

中国古代儿童玩具的发展与各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水平及工艺技术密切相关,在世代传承演进中,承载了多少人的儿时快乐时光。许多传统玩具已成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按其功能或玩法归纳,大致包括益智类、运动竞技类、声响音乐类、角色扮演类和手工艺类等方面。

气泡
一、益智类:通过解密或组合培养逻辑思维,如: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孔明锁、算盘、围棋等。
七巧板
华容道
九连环
孔明锁
气泡
二、运动竞技类:需要肢体协调或团队协作,如:毽子、陀螺、铁环、投壶、弹弓、竹蜻蜓、风筝和空竹等。
铁环
空竹
竹蜻蜓
气泡
三、声响音乐类:通过声音互动吸引儿童,如:拨浪鼓、陶器、竹哨、响葫芦(沙锤)、木鱼等。
拨浪鼓
气泡
四、角色扮演类:模拟生活场景或文化故事,如:皮影戏人偶、布偶戏道具、木制厨具玩具、戏曲脸谱面具等。
皮影戏人偶
泥塑
气泡
五、手工艺类:需手动制作或装饰,如:风筝、纸灯笼、纸风车、剪纸、面塑(捏面人)、糖画、草竹编玩具等。
泥塑
纸风车
竹节蛇
糖画
结语

游戏里蕴含了人生的哲学,玩乐中孕育着创造的力量。中国传统玩具根植于我国广阔的民间传统文化,其造型设计体现着地域民族的审美传统与文化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展示着制作者的匠心独具,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童年之趣与舐犊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