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张延红--缀玉瞑目
猜想一:缀玉瞑目出土时,其中五官形状缀玉片的相对位置大体可辨,其四周缀玉片散乱相当严重。但值得注意的是,发现时缀玉片大多数背面朝上,故推测当初殓葬时,缀玉瞑目是正面朝下覆盖在人面之上的,其原因是忙乱中的疏忽,还是特定的习俗?
猜想二:缀玉瞑目上的缀玉为什么要使用旧玉改造呢?
15、王景荃、顾永杰--袁安碑
猜想一:袁安碑的刻立时间是永元四年(92年)吗?还是东汉元兴元年(106年)?或者是其他某个年份呢?
猜想二:汉碑中都有圆形洞孔,叫“穿”,有学者考证它的用途有三,即“下棺之用”、“测日影”、“拴牲畜”,您知道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吗?
16、郭灿江---十二花卉杯
猜想一:与青花十二月花卉杯相比,五彩十二月花卉杯更具欣赏性,您知道吗?五彩瓷器创烧于什么时代?每个器物上必须具有5种色彩吗?其烧造工艺程序又是什么?
猜想二:这套五彩十二月花卉杯的圈足内都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瓷器上帝王年款最早出现于什么时代?有帝王年款的瓷器全是官窑器吗?
17、顾永杰--石磨
猜想一:石磨上的贮粮漏斗为什么要制成两个半圆,而不做成一个整圆?如果是用磨来加工一种干的谷物,那么只用一个完整的圆漏斗就可以了,何必要分成两个漏斗呢?将一个整圆形漏斗分隔成两个半圆形漏斗,不仅加工麻烦,而且容积小,人们为什么要给自己制造不方便呢?
猜想二:石磨是由石磨盘、石磨棒发展而来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它又是有什么演变的呢?
18、顾永杰--石杵臼
猜想一:既然经过简单加工的石杵臼就可以使用,那么这件石杵臼为什么要磨制的这么精细呢?
猜想二:这套石杵臼的臼宽只有16.6厘米、杵长也只有13厘米,一个成人来操作明显偏小,我们知道稍大点的杵臼加工谷物的速度应该更快、效果也会更好,那么这件石杵臼为什么不做得再大一点呢?
19、张俊儒--兽面纹青铜建筑构件
猜想一:小双桥遗址出土的两件青铜建筑构件正上部折沿均有一个呈“U”字形的沟槽,而其他位置的折边上却没有。那么,仅在器物上部作出如此沟槽的意义是什么呢?是仅仅为了装饰,还是会有什么实际用途呢?
猜想二:此器物为什么正面是方形,而侧面却是近平行四边形状呢?
20、陈娟-- “解盐使司大安三月二十二日”银铤
猜想一:“解盐使司大安三年二月十二日”银铤正面两端为何会呈现波状纹?
猜想二:“解盐使司大安三年二月十二日”银铤侧面及背面的蜂窝状孔是如何形成的?
21、古花开--黄釉扁壶
凉州即现在的武威,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不在北齐政治区域内,范粹为何被封为凉州刺史?
22、王景荃--十一面六臂观音造像
猜想一:荥阳大海寺的创建年代是根据该遗址中出土的北魏孝昌元年(525年)邑师道晗造像碑而定为北魏晚期,也即孝文帝迁都有洛阳后,根据文献记载的寺院规模和造像碑雕造工艺看,该寺院当为北魏皇家寺院。荥阳郑氏与北魏皇室有姻亲关系,大海寺的创建,是否也与荥阳郑氏有关呢?
猜想二:十一面观音像,往往与密宗有关系,大海寺菩萨群像是否也与密宗有关呢?
23、顾永杰--陶米碓和陶风车
猜想一:风车具体是什么时间发明的?会是西汉以前吗?
猜想二:风车是由什么演变而来?是扇子还是其他机械?
24、黄林纳--张盛墓出土彩绘乐伎俑
猜想一:隋代张盛墓发现于安阳,隋朝享国时间较短,为什么在考古发掘中河南地区的隋墓大都集中在安阳地区?
猜想二:在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到隋唐时期的俑人主要分为两种:彩绘陶俑和釉陶俑,而釉陶俑主要为黄釉陶俑和三彩釉陶俑。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以及在时间上有怎样的顺序?
25、张俊儒、司秀琳-兽面纹铜罍
猜想一:兽面纹青铜罍颈部装饰的三个龟形图案到底是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的是拥有该器的氏族的族徽呢,还是另外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的是我国早期的文字呢?
猜想二:兽面纹铜罍圈足上等距离分布着三个十字形的镂孔,这在商代早中期的圈足青铜器上常见,那么这些镂孔是单纯的装饰孔,还是具有其他的作用呢?
26、顾永杰-陶碾
轮碾和磙碾哪种发明的早一点呢?它们之间存在传承关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