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17——河南博物院建院90周年>>
 
   
发韧古城
     发布时间:2017-06-16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 1927年7月,在冯玉祥将军的极力主张下,成立了“河南博物馆”筹备委员会,馆址设在开封市三圣庙街。1928年5月,更名为“民族博物院”。1930年12月1日,复名“河南博物馆”。1961年,随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人民路。1997年7月,河南省博物馆与中原石刻艺术馆与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1998年5月1日河南博物院新馆落成开放。新馆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建筑形式新颖别致,气势宏伟,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特色。

发韧古城 

1927年7月,在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冯玉祥将军的亲切关怀下,由当时的省政府委派郭须静、徐金泉 、何日章三人为河南博物馆筹备委员,指定开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学校校舍为馆址(即今开封市三圣庙街)。1928年5月,更名为“民族博物院”,同年10月举办“民族模型陈列”正式对外开放。1931年1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颁布“河南博物馆组织条例”。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要的馆藏文物共计5678件,辗转运至重庆。日伪时期,河南博物馆改名为“河南省立博物馆”。1940年更名为“河南省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河南博物院得天时,占地利,重整旗鼓,大力开展文物征集工作,通过调查、收购、接受捐赠、发掘、拣选、调拨等,很快恢复了元气。1953年,中央文化部明确本馆为地志性博物馆。

blob.png

冯玉祥将军像

blob.png

河南博物馆大门 

blob.png

河南博物馆房舍地址图

blob.png

古物陈列室之一

blob.png

地球仪陈列室                     

blob.png

古物陈列室之一                   

blob.png

河南博物馆部分职员合影(前排中为馆长关百益。1931年摄)   

河南博物馆早期奠基人——何日章

何日章,河南省商城县人,男,1893年生,1917年北平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1924年任河南图书馆馆长,1927年与郭须静、徐金泉二人筹备河南博物馆,1929年5月兼任河南省民族博物院院长,1933年任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1948年赴台,任台湾省立图书馆研究员,1979年病逝台北。

1929年10月-1930年4月,何日章受河南省政府指令,率人赴安阳殷墟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得刻辞卜甲2673片、刻辞卜骨983片,加上其他铜器、玉器、陶器等各类文物,计8000余件,大大丰富了当时博物馆的馆藏和陈列品。   

blob.png

何日章像

河南博物馆早期奠基人——关百益

关百益,名葆谦,字百益(伯益),号益斋,以字行,别号二十四株桃花馆主。满族,1882年生于开封,为晚清举人。1907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师范科,曾任北平第一、第三中学堂校长、北京内务部古物陈列馆参事,1917年回河南, 1930年12月-1935年10月任河南博物馆馆长。关伯益任馆长期间,明确了博物馆的办馆方向,制定了一系列组织条例、健全了机构、增加了人员、美化了环境、丰富了藏品,举办了较多的陈列展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使河南博物馆在社会上名声大振。后到西北大学任教,主讲考古学和先秦史,1956年病逝,终年74岁。

blob.png

关百益像

河南博物馆早期奠基人——王幼侨

王幼侨,男,河南省安阳人,1885年生,北平农业大学毕业,曾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河洛道道尹、河南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南阳县县长、河南省代省长并兼河南大学教授。1936年7月,王幼侨任河南博物馆馆长,为了“阐扬文化,研究学术”,创办了《河南博物馆馆刊》,共出版15期,其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真所谓“琳琳琅琅,萃集一堂,遂为中州古代文化之大观。”

blob.png

王幼侨像

blob.png

王幼侨创办的《河南博物馆馆刊》

文物南迁

1937年10月,日军空袭省会开封,10月23日 ,时任河南省国民政府主席的商震,密令河南博物馆文物转移,以求安全保管。11月底,河南博物馆挑选重要文物5678件,拓片1162张,图书1472册(套),分装68箱,南运汉口,1938年9月,日军攻陷上海、南京,直逼武汉,10月,这批文物又转运重庆,暂存重庆市郊区的中央大学柏溪分院。1949年11月,由国民政府挑选的38箱文物运往台湾,后来这批文物收存于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剩余30箱文物被解放军截获,1950年运回开封,回到了阔别13年的河南省博物馆。

blob.png

文物南迁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