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读书日,许多人都在谈为什么读书?如何读书?
一起看看他们怎么讲……
为什么而读书?或许有千万条理由,每个读书人,都会说出不一样的答案。作为小编的我,读书的原因又多了一条,就是“一本好书的诞生真的太难了!”。若它出现在我的面前,定会迫不及待地拿起来,好好地读一读、品一品,帮一本书完成它在“书界”的征途。
在第二十八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就以河南博物院刚刚获得2022 年度豫版好书优秀奖的《见证——中原红色文物故事》为例,给大家讲一讲,这本书的诞生故事。
这本书从无到有的过程,大概也就经历了11个步骤吧,展览孕育——文物挑选——专家编写——数字技术——线上展播——线下编辑——校对审核——设计制作——印刷出版——读者支持——平台销售,在这长达一年多的11个阶段里,就不谈具体的工作有多繁琐了,但请记住我们的信条:守初心、践使命,出好书、来见证!
一本好书的自白
我是一本“红书”,红色外表、红色的故事、红色的精神;我还是一本“融媒体书”,有文字、文物、插画、音频、视频。我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儿地讲故事”,翻开我 ,就能看到吉鸿昌烈士就义时穿着的血衣、刘少奇在竹沟工作时送给王国华的公文包、刘邓大军渡黄河时用的葫芦等30多个红色文物故事。他们说,我的任务就是更好地缅怀先烈、崇尚英雄、弘扬革命精神。在读书日,我必须站出来,让你们看到我。
翻开红衣亮个相,扫码看看我
简单来讲,我的诞生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一是在河南博物院展览《出彩中原》的孕育中,产出视频《红色记忆》;二是在《红色记忆》的好评里,升华为一本好书《见证——中原红色文物故事》。
河南博物院展览的孕育
河南是革命热土,红色资源丰富,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红色主题展览“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展”里,一件件文物、照片、视频、场景、体现着在中国革命的征程中,河南人民坚定乐观的革命信仰、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在我院一位位专家的脑海里,书中的内容素材渐渐萌生,他们从5000多件(套)文物中一件件找代表,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编纂生动的故事,摄影摄像、三维、动画等技术的运用让它们渐渐有了新时代的“生命”。
“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展”展厅实景
点击图片观看“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虚拟展
2021年,以“出彩中原”展览为依托,《红色记忆》系列短视频在河南博物院官网、公众号、微博、强国号等平台上线播出。重要英雄人物、孕育的革命精神;烽火连天、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英雄,穿越时空,与我们交流。《红色记忆》也成为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机关、单位、学校、部队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视频教材。
观众喜爱是成书的原因
河南博物院新媒体平台观众留言
从观众看完《红色记忆》视频的留言里,机关单位交流党史学习的反馈中,《见证——中原红色文物故事》一书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
“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党和国家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要求,河南博物院、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研究室、海燕出版社多家单位联动,把视频里的文案、文物、插画校对整理成册,生成视频二维码加入图书,增加文化输出的多样性和交互性,排版、设计、印刷,每一个步骤都为了让观众能拥有读此书的冲动、行动和感动。
观众网络投票截图(右190047票)
2023年4月18日,河南省“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传来喜讯,经过专家评审和网络大众投票,河南博物院《见证——中原红色文物故事》,入选2022 年度豫版好书优秀奖第三名(共20名)。2022 年度豫版图书优秀成果评选是以具有思想性、学术性的大众普及读物为评选对象,深受社会广泛关注,可谓实至名归。
相信这本书的诞生,能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习党史提供更为直观、易懂的独特视角;对每一位中华儿女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产生推动力;更希望我们能从读此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踏着先烈、英雄、模范的足迹,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真干实干、奋勇争先,让新时代的中原更加绚丽多彩。
打开一本书吧,它会让你遇见更好的世界。
温馨提醒:《见证——中原红色文物故事》在全国各新华书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