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黄河流域博物馆可移动(金属)文物修复保护培训班结业
马萧林院长在讲话中对各位学员表达了殷切期望
河南省文物局科技与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王瑞琴致辞
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做培训总结
对学员们的培训成果进行检阅
11月3日上午,河南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大楼里传出阵阵热烈掌声。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河南省文物局支持,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省文物局金属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协办的“首届黄河流域博物馆可移动(金属)文物修复保护培训班”在这里举行。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首届召集单位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河南省文物局科技与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王瑞琴,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出席仪式并分别致辞;期间对学员们的培训成果进行了检阅、给予了肯定并为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来自黄河流域甘肃、陕西、内蒙古、宁夏、山西、四川、青海、河南以及上海等9个省、直辖市的18名学员和河南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全体专业人员参加了本次结业仪式。仪式由河南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单晓明主持。
本届培训班于2021年10月10日在郑州报到,10月11日正式开班,历时25天。培训班的学员,主要是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可移动(金属)文物修复保护的一线的骨干人员。培训班旨在结合博物馆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黄河文化遗产、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讲话要求,为博物馆工作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培养文物保护青年中坚型人才。
这次培训邀请了潘路、詹长法、马清林、夏寅、马琳燕、霍海峻等一批全国知名文物保护专家老师。他们以其扎实、前沿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学员带来了解决可移动金属文物保护问题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视角和新技能;以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员解决了可移动金属文物修复过程中的实际操作难题;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为学员树立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秀榜样。培训期间,学员们个个珍惜宝贵机会,怀着极高的学习热情,听取每一堂课,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修复保护的操作实训,共完成了18件金属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规范的撰写了这18件金属文物的修复档案,还将培训与科研相结合,提交了有关5篇研究论文。18位学员全部通过考核顺利结业。总体上讲学员反响强烈,培训班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目的。
马萧林院长在讲话中对各位学员表达了殷切期望,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新时代重要使命,将这次所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尽快分享给更多的同行,并运用到工作中去;要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可持续的提高文物保护效率和水平,用“传承+创新”,参与高质量开创黄河流域博物馆文物保护新局面,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绽放青春、不负韶华。
王瑞琴处长在致辞中首先表示要为各位学员们的培训成果和河南博物院培训团队点个“赞”。她强调,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丰富的文化遗产为沿黄博物馆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博物馆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人员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抓住机遇,勇于担当,加强交流合作,挑起黄河流域文物保护事业的重任。
丁福利副书记代表此次培训班工作团队,从培训目标、课程理念、学习成果等方面对此次培训做了系统总结。他表示,培训班的顺利举办,首先要感谢国家文物局的关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和河南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同时要感谢各位知名文保专家的莅临授课与倾囊指导;还要感谢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其他相关单位组织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感谢各位学员的全情融入与刻苦求教。
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的李雯琪作为学员代表分享了培训感言。作为两个小孩子的妈妈,李雯琪克服种种困难来到这里,跟同学们一样坚持昼夜学习、刻苦钻研。她感慨这次学习经历让她受益匪浅、终身难忘,其中最大的体会就是得到启迪:要做好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据悉,河南博物院作为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的首届召集单位、河南省文物局金属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挂靠单位,从主要领导万捷书记、马萧林院长,到分管领导以及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全体同仁,为培训班的顺利举行,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和贴心的服务。全体学员纷纷表示,一定要不辜负举办方领导的厚爱,倍加珍惜并用活用好此次学习成果,立志担当作为,将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尽快成长为黄河流域文物保护事业的新一代中坚力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颁发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