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孟”铜鼎
“黄君孟”铜鼎为春秋文物,1983年出土于河南光山县城北侧宝相寺附近的黄君孟夫妇墓中,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并结合传世文献推断,这座墓葬的年代在春秋早期晚段。“黄君孟”铜鼎高27厘米,口径29.5厘米,腹径28.4厘米。敞口,平折沿,沿上有立耳一对,微束颈,鼓腹,圜底,下有三条蹄状足。腹部有一周凸棱,棱与口沿间有铭文一行十四字:“黄君孟自作行器█子孙则永宝宝”。
“黄”指黄国,“君”意为国君,“孟”是黄国国君的名字,“行器”指国君出行所用器物,《左传•昭公元年》有“具行器矣”的记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黄国国君孟所造行器,希望自己的子孙得到庇佑”。
黄国是东周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传世文献记载不多。春秋初年周王室权力衰落,南方楚国势力急剧膨胀,位于江淮流域的黄国成了周王室抵御楚国势力北犯的屏障。公元前704年,黄国与同在江淮流域的随国共同抵制了楚国发起的会盟。但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和楚国势力的进一步壮大,黄国于公元前648年被楚所灭。这件铜鼎向我们展示了两千六百多年前黄国的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