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鸳鸯尊
发布日期:2020-11-24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三彩鸳鸯尊,唐代文物,高13.5厘米,长29厘米,1974年河南洛阳新安十里铺村唐墓出土。此尊造型生动,釉色斑驳绚烂,栩栩如生,是三彩工艺与实用品相结合的典型器。

尊,是古代一种常见的盛酒器。此尊呈卧姿鸳鸯形,背部有椭圆形口,鸳鸯扁嘴长颈,昂首卷尾,两翼覆身,蹼足站在一块方形台板上,通体施黄绿白等彩釉加以装饰,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堪称是一件精妙无双的唐三彩珍品。

鸳鸯,是雄鸟鸳和雌鸟鸯的统称,雌鸟的羽毛一般为灰褐色,而雄鸟的羽毛相较于雌鸟羽毛,色彩格外鲜艳,因此鸳鸯尊的形制常以鸳鸯中的雄鸟作为仿制原型。

三彩器,全名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三彩器之所以引人瞩目,主要是因其形式多样、色泽艳丽、造型逼真,且包含着时代的神韵,这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和美学理念。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在盛唐时达到高峰,全面而直观地反映了盛唐时期的政治局面及其雄浑博大的时代风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