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多足瓷砚
白釉多足瓷砚,隋代文物,高7厘米,口径25厘米,1981年河南省巩义市和义沟村出土,是河南巩义窑的白瓷产品之一。砚为圆盘式,砚面微凸,砚面边缘有一圈环形凹槽,为砚池,用来储存墨汁,盘下有18个水滴形状的泥珠作为砚足。通体施白釉,砚面无釉。
这种圆形浅盘样式的多足砚,是汉代多足石砚的延续。在三国两晋时期,三足或四足的瓷砚较为流行,到了南北朝时期,砚足的数量增多,有四足、五足、六足、八足、十足之多,隋唐时期,足的个数经常在十足以上了。这件白釉多足砚,有18个足,排列有序,间隔恰当,在当时可谓是走在流行的最前线了。
多足砚,形制与古代的辟雍相近,所以又叫辟雍砚。辟雍,本来是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太学建筑,校址圆形,四周有水,形如璧环。辟雍砚在三国至隋唐的墓葬中都有出土,而且大多数都为实用器具,是重要的文房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