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嘉仓刻字铭砖
这是一件唐代的含嘉仓刻字铭砖,长36厘米,宽20厘米,上面镌刻五行文字,记载了含嘉仓第十二窖的存粮情况。
民以食为天。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储备粮制度,这不仅可以平抑粮价,而且是备战荒年的重要保障。隋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地下储粮最兴盛的时期。含嘉仓就是隋唐东都洛阳城内一处大型国家粮仓,也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处粮仓。它始建于隋,唐代又不断扩建。经考古发掘,其位于今洛阳老城区北侧,总面积约43万平方米。仓城内分管理区和粮窖区两个部分,密集排列着400多座粮窖。1971年发掘含嘉仓城遗址时,一座粮窖内还留有半窖已经碳化了的谷子,推算窖内可储粮五十多万斤。
含嘉仓的粮窖形制结构十分科学。粮窖口小底大,呈圆缸形,底部和四壁经修整和火烤后,十分坚硬光滑,还铺设有草、木板、席和糠等材料,既能防潮防火、又能防鼠防盗。仓城遗址内出土了不少像这样的刻字砖,上面记载了内存粮食的品种、来源、数量、入库时间及管理人员的姓名、官职等内容。设置铭砖与碑,是隋唐时期仓窖库房的一种管理制度,这些刻字铭砖的出土,与《旧唐书》等文献的记载相吻合,不仅印证了文献的真实性,而且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储粮制度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