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舞蹈人物陶仓楼
发布日期:2020-11-20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汉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两汉400多年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经济发达,文化发展,建筑业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及战争,汉代建筑已毁灭殆尽。值得庆幸的是,在河南境内的汉墓中出土了大量各式各样的汉代建筑明器,为我们展示了汉代庄园坞堡环绕、六畜兴旺、粮食满仓的生活情景。

明器,也叫冥器,是指我国历代墓葬中随葬的各种各样模拟的与生活、生产有关的用品。汉代人认为,生是短暂的、死是永恒的,生与死只是一种场所的转变。在这种丧葬观的影响下,汉代厚葬之风盛行。

彩绘舞蹈人物陶仓楼,汉代文物,1958年河南省荥阳河王水库发掘出土。高78.2厘米,宽72厘米,纵25.5厘米。仓楼为悬山顶,中部设镂空卧栏,正面与左右檐下有九朵斗拱,开设五洞窗,正面用黑、朱、白三色绘舞蹈人物图,后壁绘斗鸡图。

整体建筑庄重,拱栏剔透,显示了我国木结构建筑在东汉时已渐趋走向成熟。仓楼绘以云气、乐舞图等,不仅使建筑充满着诗情画意的艺术装饰,同时也体现了汉代人信仰人死能升天,并能过着换歌宴舞般的生活,为研究汉代建筑、绘画及思想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