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季”铜列簋
簋(音同鬼),是古人用来盛放稻米类食物的器物,大多有盖。这种器具,只有在祭祀或宴飨时才能使用。它常常与鼎配合出现,鼎的数量为奇数,簋则为偶数。九鼎八簋、七鼎六簋,五鼎四簋,以此类推,这些排列组合,对应着天子、诸侯、大夫等不同的身份等级,所以簋数量的多寡是体现墓主人身份的重要标志。
虢季墓出土有列簋6件,为西周文物,形制相同,大小、纹饰与铭文略有差异,通高23.2厘米,口径19.3厘米,每个簋都有器盖,在盖子顶端还有喇叭形捉手,兽首状耳,鼓腹,圈足下方有矮支足,器盖与器身上装饰有窃曲纹和瓦楞纹。每件器物均带有铭文,或2行7字:“虢季作宝簋,永用”;或2行8字:“虢季作宝簋,永宝用”。大意是:虢季制作了铜簋,来保佑后世子孙。
“虢季”是谁呢?专家经过考证分析后认为,“虢季”就是虢国历史上著名的虢文公。他既是虢国之君,也是周宣王时期朝中的最高执行长官,是西周晚期一位名声显赫的诸侯王。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能会想起“虢文公谏周宣王不籍千亩”的历史典故。
“虢季”铜列簋的发现不仅让我们再次认识了虢文公,更增进了我们对诸侯国贵族丧葬制度和礼俗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古代礼乐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