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钉纹红陶鼎
乳钉纹红陶鼎,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文物,1977年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高22厘米、口径23厘米,为夹砂红陶,手工捏制而成。敞口,深腹,圆底,有三个扁柱形足,腹部饰有扁圆乳丁纹。系炊食器。裴李岗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距今9000—7000年,是分布于河洛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它的发现,为我们了解中原地区早期农业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这件乳钉纹红陶鼎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鼎。它的手工制作方法被称为“泥条盘筑”法,即首先把泥土淘洗干净,搓成泥条,层层盘筑成所需要的器形,再把器物表面修整均匀,打磨光滑,最后烧制。在鼎的内壁还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鼎的腹部乳钉既可加固器身,也能作为装饰。
如果仔细观看,会发现陶胎中有许多粗砂粒,这并不是陶土淘洗的不够干净,而是有意加入的,可以增加陶鼎的透气性能,使其在高温情况下不会发生崩裂现象。一个小小的发明,体现了先民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证明裴李岗文化时期,中原地区的制陶工艺已经脱离了最原始的阶段,进入发展时期,也为今后中原地区制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