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光黑陶觚
发布日期:2020-11-13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磨光黑陶觚(音同孤),夏代文物,高28.7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6.3厘米。1982年出土于禹州市瓦店遗址。陶器为细泥质磨光黑陶,是使用轮制制陶技术制作烧成后,再用毛皮等材料对陶器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因此整个器表漆黑发亮。陶觚为喇叭口,竹节式细长颈,扁腹,高柄圈足,在颈部和圈足柄上还装饰有凸弦纹。制作规整,造型古朴,是龙山文化陶器中之精品,应是当时的贵族阶层作为酒器使用的。

龙山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之后在黄河中游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晚期文化,是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对象。龙山文化时期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出现了众多的古城和大型环壕遗址,禹州瓦店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遗址。

瓦店遗址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是龙山文化时期颍河中游地区的中心聚落之一,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环壕、大型建筑基址和陶器、玉器、卜骨等重要的遗迹和遗物。瓦店遗址与夏代早期文化关系密切,古代文献中有“禹居阳翟”和“夏启有钧台之享”的记载,因此有考古专家认为,瓦店遗址有可能就是大禹和夏代开国之君启的都城——阳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