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鹰首壶
发布日期:2020-11-23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三彩鹰首壶,陶器,唐代文物,高32.5厘米,底长10厘米,宽9厘米。1965年河南洛阳东郊塔湾村出土。

鹰首壶是唐代陶瓷器中新出现的造型,这件唐三彩鹰首壶壶身修长,椭圆形口,颈上部塑一鹰首,鹰首上方为壶口。鹰嘴微张,口衔珠,象征壶的流部。壶腹呈椭圆形,下有喇叭形高足。肩腹与鹰首部分有一如意形粗柄。遍身施赭、绿、蓝、白等釉色,每种颜色都呈现出从浓到淡的层次。壶腹两面纹饰不同,除浮雕忍冬花和海石榴外,一面是凤鸟纹,一面是狩猎纹,显得新颖而华丽。

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来,我国开始与亚洲各国往来。中亚和西亚的商人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使异域的物产、文化源源进入中国。到了唐朝,西域和中原的往来更为密切,当时把西域人统称为“胡人”,民众慕胡俗、施胡妆、着胡服、用胡器、进胡食、好胡乐、迷胡戏。一时间胡风流行朝野,弥漫天下。随着汉胡两种文化越来越多的碰撞和交流,胡文化为汉文化带来了特色鲜明的异域风情,唐代陶瓷器中出现了颇多与西方文明相关联的造型。思维活跃的工匠们根据波斯萨珊帝国的鸟首壶瓶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鹰首壶的艺术造型,使得这种器皿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增加了观赏性,恰到好处的利用中国文化符号展现出了唐代封建皇权的尊贵。

明灿华丽珠翠色,百态天物结伴来。三彩鹰首壶造型独特,色彩明丽,纹饰吉祥,又是中西交流的产物,可谓三彩中的精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