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铜方斝
“妇好”铜方斝,商代文物,1976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通高69.5厘米,重达20千克。口部略呈长方形,口沿上有对称铸造的方塔形立柱。深腹平底,四足呈四棱锥形,鋬(音同盼)部为兽头状。器身四角及三个侧面铸有凸起的扉棱,通体满饰兽面纹、夔(音同葵)龙纹等纹饰。器物内腹底部铸有铭文“妇好”二字。
斝,是盛酒或温酒的酒器,盛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那么,如此厚重华丽的青铜器难道只是供人们日常使用的吗?
当然不是。商周时期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种类纷繁的祭祀活动,大多安排在宗庙和祖庙里进行。这是一个充满了浓重神秘色彩的特殊环境,而与这种隆重场合和神秘环境相适应的祭器也就应运而生了。商人在设计祭器时,着重加强器物的体积、量感和力度,突出造型的个性化和神秘感,而且极尽夸张修饰之能事,以此满足祭祀崇拜的精神需求。这些形体庞大、器壁厚实、体量增重,雕琢繁缛的青铜器,已不再是生活中的实用器皿,而是作为庙堂中的大型祭器和沟通天地的神物。
“妇好”铜方斝无论在造型还是装饰上,都折射出商代青铜艺术独有的神秘、狞厉之美,向后人全面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和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