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层连阁彩绘陶楼
七层连阁式陶楼,1993年出土于河南焦作白庄6号东汉墓中,为仿中国传统的木构高楼建筑,主楼七层,高近2米;附楼四层,高1.28米;二座楼层之间巧妙地由一横架于空中的阁道连接成一组完整的建筑单元。汉代陶楼模型是专为死者制作并埋入墓葬内的随葬品,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从整体看,主楼高大雄伟,附楼挺拔秀丽,各建筑间高低错落有致。而楼层间腰檐与外廊有节奏地外挑与内收,使楼体外观稳定又富于变化, 进而产生出建筑各部分虚实明暗的对比。仔细观察可发现,主楼每层的门窗设置皆不相同,在多变之中却始终遵循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之美。另外,此建筑非常重视装饰,除了楼体周身饰有红、白、黄色等彩绘外,在门窗周围、墙面和栏板上均镂刻精美的几何纹组成的图案,疏密对映,繁简有致,使建筑更增添了华美灵动的韵味,体现了汉代高超的建筑技艺与理念。
这么复杂的高楼建筑模型,共由多达31件单独制作的模型构件拼装组合而成,像今天儿童游戏搭建楼房的积木。工匠们事先设计好组成陶楼的各建筑构件,用灰泥版粘接成形后放入窑中烧制,再用画笔在上面绘制彩色图案。工匠会在模型构件上书写摆放的顺序位置,以方便使用者准确地组装这些建筑构件,